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萧县援沪抗疫医疗队张永杰的抗疫日记
来源: 张永杰 2022-05-06 08:28:36 责编: 何雪峰 许雅婷 喻寒松 夏朝阳

和小区志愿者全体合影

4 月 24 号上午,县卫健委要求援沪抗疫团队再赴上海。虽说有两次援沪抗疫经验,但是近来看到抖音里上海部分居民“歧视”外地医务人员的言行,我害怕自己遇到,吃个“闭门羹”,心里不免有一点担心。

25 号傍晚 6 点多,我早早来到集合点——九龙宾馆。自己思索着工作流程,尽量把采样本的工作做得更加细致、不留遗憾。次日上午 6 点多,我们就到了上海,吃上几口饭,穿上防护服,坐上大巴车,陆续到达预订的服务点。

我的服务点是一个名叫杨浦区兰馨苑的小区。刚下车,就有志愿者领着我进小区。到小区门口,大门两旁志愿者列队欢迎。对于这样友好的气氛,似乎先前担心有一点多虑了,感动得一句话没有说出来。我只有双掌合十,不停地说着:“不客气,不客气,不辛苦,不辛苦。”采样的工作开始了。当时正下着小雨,居民依然排着队等待核酸检测。他们非常有礼貌,其中一位老者,采样完毕后,后退几步,恭敬地说:“您们辛苦了!”还没有等我回敬,他转身就走了。一旁的志愿者告诉我:“虽说我们小区不大,但是住着 20 多位教授,文化氛围很好。自有疫情以来,我们都是按照上级领导的指示,全小区无一例阳性患者。”我听后对这个小区居民更加佩服。

大约9点多,人员录入系统突然坏了,一位志愿者告诉我:“张医生,你要等一会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恢复,穿着防护服,挺闷热的,坚持一下吧。”也许怕我寂寞,不少的志愿者和我聊疫情,我便充当起了老师,和他们聊一些如何防护等方面的知识。他们没有把我当作外地人,看不出来一点“高傲”的感觉,他们就像我平时诊室里来咨询的患者,气氛很融洽。我随口问一位志愿者要了纸和笔,准备写一首小诗,他们欣然答应了。

《赠上海市兰馨苑小区居民》

无需掌声与鲜花,

皖沪情同是一家。

防控本来份内事,

何足挂齿处处夸。

我为居民写诗

一位志愿者愉快地接受了我这首小诗,并发到他们小区的群里。看到我这首小诗,居民反应很强烈,纷纷通过微信捎来了祝福。值得一提的是,一位老者很快写了一首词,通过他的家人转给我,我欣然接受,并和他家人合影。全词如下:

春风吹来,

萧县白衣。

你微笑进兰馨,我感恩迎接您。

核检忙,忙核检,

蓝天下白衣人,无尚光荣。

春风为您,为您歌唱。

成功了,

我的兰馨苑。

———上海杨浦区兰馨苑全体居民

              2022.4.26

与赠我诗词的家人合影

做完核酸检测工作,志愿者再次表示感谢,我一一做了回应,并和他们全体人员合影。一位志愿者主动加我的微信,希望疫情结束后,让我再来上海,我愉快地答应了。回到大巴车上,经过近 8 个小时路程,我们回到预订的酒店,冲了个澡,简单吃几口饭。回想起白天发生的一幕幕事情,我为自己此生选择医学专业而无悔。一点付出,得到人们如此热情的回报,多么好的上海居民啊!(张永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