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闫集镇:“产业直补”铺就群众致富路
来源: 殷铁路 2022-04-20 19:22:07 责编: 何雪峰 方欢 喻寒松 张波

今年以来,萧县闫集镇大力推进特色种养直补到户项目,通过采取简化审核手续、上门核查等措施,打通直补到户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帮助众多群众取得“致富经”,铺就一条宽广的致富道路。

绵羊养殖“喜洋洋”

现年76岁的郑集村脱贫户陈公见在政府的帮助下搞起了绵羊养殖。红日还未高升,老陈便推着他的小三轮来到地头,右手拿起镰刀,弯下身子,左手把住青草,镰刀不停地挥舞,不一会小三轮满载而归。来到羊圈,新鲜的青草投放进去,绵羊们争先恐后地抢食,不时发出“咩咩”的叫声,听得老陈心里美滋滋,脸上满是笑容。

图片26

图为陈公见配偶张素兰介绍绵羊养殖经验。

老陈表示,早年他家里困难,村干部帮助申请了贫困户,享受到低保、危房改造等政策。脱贫以后,就想着不能总是向政府要“伸手”,还是要靠自己。在政府的帮助下,看到别人成功养殖绵羊,便加入了进来。相较于养殖山羊,养殖绵羊具有产崽快、出栏时间短的特点,虽然每斤价格低了4元,但两年比山羊多产一窝,总体上更划算。今年村里帮助申请了直补到户3000元的补贴,他准备将养殖规模翻倍,以每只绵羊收入1200余元的标准计算,今年预计增收2万余元。老陈还谦虚地表示,要将自己的养殖经验无偿传授给其他村民,带动更多的人增收致富。

大白鹅圆了致富梦

相较于陈公见的绵羊养殖,孟楼脱贫户晁月云的养鹅规模更大,收益也更高。

不久前,在该村乡村振兴专干的带领下,笔者来到晁月云的家里,他兴致勃勃地介绍起他的养鹅经历。晁月云说,养鹅并不是脑袋发热,孟楼村支持发展肉鹅养殖,本身就有很多养鹅的大户,有成熟的销售渠道,养殖大户也免费传授经验和技术。有了销售渠道和养殖技术,老晁便开始小规模试探性地养殖。事实证明,老晁的判断是正确的。初尝了肉鹅养殖的甜头,老晁迅速扩大了养殖规模,如今他的养殖场已经扩大到两千只肉鹅的养殖规模。

图片27

图为晁月云查看养殖场。

谈及养鹅的收益,老晁算了笔“清楚账”。他表示,自己养鹅的收入主要由两方面构成,一是鹅蛋销售所得,二是鹅肉销售所得。在目前鹅蛋售价3元的情况下,除去饲料、管理等养殖成本,1只鹅净赚鹅肉的钱。而鹅肉每斤10元左右,1只成年鹅的平均体重达到10斤,即1只鹅净赚100余元,养殖场每年的收益能达到20万元左右。

“今年村里给我申请了直补到户,这进一步坚定了我继续养鹅的信心。下一步不但要使自己富起来,还有带动更多的群众!”晁月云满怀信心地表示。

据了解,闫集镇今年以来共为343户符合条件的脱贫户和监测户申请了特色种养直补到户项目,受益人数812人,补贴资金达到91.149万元。在直补到户项目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群众发展特色种养,一条条清晰、宽广的致富道路正在不断铺就开来。(殷铁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