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大伯,你要买的药,在医院、药房都没有,根据医生建议,可以换一种药效相同的药,你愿意买吗?”一个青年人,耐心打着电话。这个青年一天到晚上百个电话,骑着电瓶车奔波在医院、药店,只为居家群众购买急需的慢性病药,提供暖心服务,他就是一直奋战抗疫一线的芜湖市繁昌区峨山镇机关工作人员强冬冬。
强冬冬是一名转业军人,现在峨山镇退役军人事务站工作。3月23日午夜时分,他刚将孩子哄睡,准备休息,突然,清脆的手机铃声响起来,他收到立即前往童坝村卡点值守的电话。疫情就是命令,他立即把孩子交给妻子照顾,迅速穿好衣服,骑着电动车赶赴一线,最早投入繁昌疫情防控保卫战。
强冬冬还到封控区隔离点拉警戒带、消毒、运送核酸检测样本,他毫无惧色,兢兢业业完成交给的工作,展示一个转业军人良好本色。
峨山镇作为疫情防控防范区,慢性病人用药关系群众生命健康。3月27日,镇领导安排强冬冬负责这项工作,他毫不推辞,服从安排。为群众购买慢性病药,责任重大,不能买错药、拿错药,这是领导对自己的信任。
他根据各村、社区采集的群众购买慢性病药的信息,到区医院、中医院和各个药房去买,尽全力将药物配齐,再把购买的药发给各村、社区,送到购药者手里。开始买药的时候,他有点手忙脚乱,各村的慢性病患者不知道在哪家定点医院,打电话给患者,有的人自己也不知道,只能一个医院一个医院试。有些药在一个地方买不齐,只能在区医院、中医院和各个药房之间来回跑,非常辛苦。后来,他总结经验,合理安排,少走许多路。买药前一天晚上,他把所有要买的药梳理一遍,看看中医院的多还是区医院的多。如果中医院的多,他就先去中医院,到医院要做一次鼻拭子核酸检测。为了减少群众负担,他进医院后先去药房问问一些不常见的药有没有,如果没有,就不挂号了,这样虽然麻烦,但能给群众省一点挂号费。然后,排队挂号,在挂号的时候如果有人是新开的户,那以前就不在中医院看病,中医院不是定点医院,他也不挂了,因为定点医院购买慢性病药,可以直接报销一些费用,省的群众后期报销麻烦。挂完号排队等医生开药,然后付款,拿药。下午再到区医院给剩下的患者买药。如果有的药这两个医院都没有,只能去药房拿,他就会打电话给患者,问他们要不要买,毕竟药房的药贵,不能报销。还有的药,医院、药店都没有,他会细心向医生询问有没有代替的药,有,就打电话给患者,要不要,要,就买,尽量都配齐,满足群众需要。
药品买好,强冬冬骑着电瓶车,带着大包、小包药到办公室。面对少则三四十人,多则五六十人的药,他按照村、社区提供的购药信息进行整理,不能把药发错了村,更不能把患者之间的药发错了,那后果不堪设想。药分好了,再通知村、社区工作人员来领取,有时一干就到晚上7点多钟。 药品发放完,他还要把各村、社区提供的购药信息进行梳理,方便第二天购药。
强冬冬买药都是自己先垫付药费,一般几千元,最多5000多元。有的村工作人员领取药时直接给他钱,有的村是发完药收取购药者的钱再转给他。他感到欣慰的是买药的费用都能及时到账,很多患者拿到药后,打电话向他表示感谢。
自3月23日执行抗疫任务以来,强冬冬吃住都在自己的办公室,这里俨然成了他的家。忙完一天工作,他才松了一口气,掏出手机和家人视频,看到21个月大的儿子用稚嫩的童音叫爸爸,一天的疲惫烟消云散,感到心里暖暖的。(汤明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