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采茶季。桐城市文昌街道碧峰村千余亩茶山上,茶树抽芽吐绿,生机盎然。茶农们正忙着抢抓晴好天气采摘春茶。
“由于天气总体较好,雨水丰沛,加上增施有机肥,茶叶长势好,今年春茶产量、品质都比往年有所提升。村里茶厂又更换了先进的制茶设备,茶叶加工有了更好保障。”该村海螺村民组茶农许涛乐呵呵地说:“我家茶园有80余亩,能产干茶1000多斤,产量比往年增加20%左右。”
走进碧峰村茶厂,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新添置的制茶机器旁有序忙碌着。鲜叶经过摊青、杀青、揉捻、做形、干燥等工艺流程后,变为色泽翠绿、清香四溢的成品茶。茶厂门口,前来送鲜叶的茶农一拨接一拨。
该茶厂负责人王永胜介绍:“茶厂是村集体的,我来承包经营。厂里添置了新的机械设备,加工能力明显提升,制茶效率大大提高,茶叶品质也上了档次。看到厂区面貌焕然一新,心里特别踏实,干劲也足了。现在每天能加工鲜叶1600多斤,制成干茶400多斤。我预计,今年干茶总产量将突破1万斤。”
据了解,碧峰村茶厂始建于2004年,茶厂原有的小型制茶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炒制出来的茶叶品质不是很理想,且因为机械老化故障频发,茶厂于2021年被迫停业一年,给山区茶农炒茶带来极大的不便。
“茶农们急,我们也急。办好民生实事、为民排忧解难是村干部的首要职责。”碧峰村党总支书记祖施娟告诉记者,2021年村两委提前谋划,争取到2022年第一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30万元,购置了全套先进的智能化茶叶加工机械;又争取供电部门支持,将茶厂变压器增容,村里出资10多万元,架设电力专线,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对茶厂厂房进行了全面改造。
“茶厂改造后,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对外公开招租,租赁期限为五年,每年租金2万元。”祖施娟介绍,茶厂现由村民王永胜租赁经营,他家有50多亩茶园,而且是当地有名的制茶能手。
沉寂了一年后,碧峰村茶厂又重新热闹起来。从清明前夕开始,每天傍晚时分,茶厂内外茶香弥漫,茶机的转动声和茶农的欢笑声,共同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春之序曲。
“俗话说,高山出好茶。我们村的西北部位于龙眠山区,1200余亩茶园大多在高山云雾处,属于‘桐城小花’茶地理标志保护区域,茶产业是村里的支柱产业之一。”祖施娟告诉记者,碧峰村一季春茶产量7000多公斤,产值超过400万元。
近年来,桐城市以“优品种、提品质、育龙头、延链条、拓市场、强品牌、富茶农、美农村”为主要方向,稳步推进“桐城小花”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全市现有茶园6.5万亩、产茶重点村21个,多年连续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茶园有机质显著增加。”桐城市茶叶发展中心主任汪令建表示,2021年全市茶叶总产650吨,产值4.4亿元;今年茶叶总产预计可达680吨。(安徽日报农村版记者 冯长福 通讯员 方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