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印象中,阜阳市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其实,除了小麦、玉米种植量大质优外,当地的薄壳山核桃种植近年也有了一定的规模和知名度。
3月10日,阜阳市薄壳山核桃产业协会正式成立,阜阳市新丰种业公司、阜阳恒明悦农业科技公司等企业和合作社、家庭农场、科研机构共56家单位和个人成为协会首批会员。
“协会将加强与林业科研院所合作,共同研究解决薄壳山核桃新品种培育、丰产栽培、病虫害防治、深加工和产品营销等问题,组织企业抱团发展,着力增强市场竞争力。”该协会会长葛浩新表示。
薄壳山核桃又名长山核桃、碧根果,集干果、油料、用材和绿化于一身,具有很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薄壳山核桃具有结果量大、结果时间长、果实易储存的特点,丰产栽培的薄壳山核桃第三年亩产干果50斤,第五年亩产干果150斤,第七年亩产干果300斤;结果期长达100年以上,盛果期长达80年以上。进入盛果期的薄壳山核桃,以目前的市场行情看,每亩纯收益可达8000元以上。”葛浩新介绍。
据了解,薄壳山核桃在国外商业化种植已有上百年,在国内才十多年。阜阳种植薄壳山核桃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该市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土壤类型丰富,属薄壳山核桃适生区。随着推广力度不断加大,全市薄壳山核桃苗木繁育和推广栽培面积逐年增加,目前已达8万余亩,主要集中在临泉、界首、颍东、颍州、颍泉等县(市、区),经济效益与产业带动效应明显。
作为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临泉县四方红农业科技合伙企业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路径,自2018年起投资建设薄壳山核桃基地项目,已在该县杨桥镇、单桥镇、长官镇和城关街道和邢塘街道,种植薄壳山核桃5万亩,实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种植、加工、服务运营模式,林下套种大豆、小麦、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现已成为安徽省单体企业种植面积最大的薄壳山核桃产业基地之一,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授予“中国薄壳山核桃果材兼用林示范基地”称号。
去年12月,四方红农业科技合伙企业与江南大学产学研合作项目——中国(临泉)碧根果食品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拥有原料脱壳分选、干果休闲食品、果仁前处理和榨油、果油适度加工、烘焙产品以及健康饮品加工等8条生产线,年处理薄壳山核桃7万吨。
阜阳市大丰收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阜城三区种植薄壳山核桃5268亩,目前已有3266亩进入挂果期。合作社的薄壳山核桃种植区均采用了复合套种(套养)模式,有林粮套种、林经套种、林禽共养。其中,在颍泉区利用薄壳山核桃林下空间,发展中药材种植,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认定为第五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021年销售商品碧根果26万斤,销售额800余万元。”该合作社负责人葛翔说,2022年薄壳山核桃挂果面积将达到4500亩,预计产量将突破50万斤。
“薄壳山核桃产业已成为阜阳市推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引擎。”葛浩新表示,下一步协会成员将瞄准薄壳山核桃苗木产销及果实加工、销售、相关产品开发等联手发力,推进三产融合,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安徽日报农村版记者 冯长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