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体不太好,不能干重活,出去打工人家也不要,之前生活全靠政府兜底。现在村里给我安排了公益岗,每个月有500元的收入,每天给村里打扫卫生,看着自己打扫得干净整洁的道路,心情也特别舒畅。”家住明光市桥头镇岗王村的脱贫户邓衍芳高兴地说道。
“我们村共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14个,包括沟河塘看护员、秸秆禁烧巡查员、乡村保洁员等,都是通过脱贫户自己申请,经过‘四议两公开’评议选定的,大家工作的参与热情都很高。公益性岗位让村上部分脱贫户有了稳定的就业和收入,又解决了村上公益事业没人干的问题。”桥头镇汉塘村党总支书记刘成松说。
近年来,桥头镇按照“劳动脱贫、岗位托底、巩固成效”的思路,坚持把“公益性岗位+就业”作为增加困难户收入的重要抓手,实现家门口就业,激发就业困难户内生动力,变“输血”为“造血”,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活力。
截至目前,该镇已开发公益岗47个,按照“谁用人,谁管理,谁负责”原则,由各村具体负责本辖区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统一管理和使用,实行量化考评、动态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公益岗位,充分发挥和调动岗位人员的积极性,有效激发了脱贫群众的内生动力,杜绝了“等靠要”思想。让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但因一些客观原因无法实现就业的劳动力,通过从事公益性岗位获得一定的劳动收入,达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稳定一家”的目标。
该镇自开发公益岗以来,共解决困难群众就业60余人次,累计发放公益岗位补贴22.3万元,既增加了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也圆了困难群众的“就业梦”,同时也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强力巩固脱贫成效,助推乡村振兴,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好帮手”。(李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