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吗,从我们喝的红牛、吃的蘑菇到日常用电,都隐藏着秸秆小小的身影。俗话说:“秸秆没用好,污染不得了;秸秆用得好,农民致富宝。”从废弃物到“抢手货”;从一烧了之到一草多用……定远县的秸秆开启了“逆袭”之路。
作为拥有270余万亩耕地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定远县“秸”尽所能,积极探索秸秆利用新途径。通过推广秸秆肥料化、能源化、基料化、饲料化、原料化的“五化”综合利用方式,大力招引秸秆利用大型企业在定远“安营扎寨”,让秸秆找到 “新路子”,成了农民眼中的“香饽饽”。
废弃物变身营养肥
走进定远县张桥镇安徽荣丰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现代化设备拔地而起,巨大的发酵罐和贮气柜夺人眼球。
“我们公司主要生产销售生物有机肥、花卉营养土等。”荣丰生物负责人孙耐丰介绍说,“秸秆粉碎后,混合畜禽粪便进入发酵罐进行发酵产生沼气,沼气用来发电,沼渣干燥后再加入微生物菌、有机质搅拌,最后用造粒机制成颗粒状的有机肥。”形成高效循环利用模式,真正将秸秆“吃干榨尽”。
有机肥的使用,不仅能有效改良土壤、提高农作物品质,还有利于解决农村污染问题、提升人居环境。在这里,秸秆完成了它的第一次华丽变身。
在定远县严桥乡,也有一个“用草大户”。“我们公司年生产能力达15万吨,能‘吃’26万吨秸秆。”安徽爱能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泳介绍说,他们和多地政府客户合作,提供有机肥用作土壤改良、园林绿化或科学实验,“像畅销全国的江西脐橙,去年用的就是我们的肥哩!”
据定远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会明介绍,目前,定远县已有荣丰科技公司、远景肥业公司、权达科技公司、爱能洁科技公司等有机肥生产企业,未来将结合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两利用”,持续推进产业兴农、绿色兴农。
生物质发电进万家
位于定远县张桥镇的光大生物能源(定远)有限公司的电厂,跟其他电厂有些不一样。这里没有黑煤炭,只有黄秸秆。料厂的一角,黄色的大圆包码放成垛,依次排开,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
据悉,光大定远生物质发电是定远县2015年引进的项目,在这里,秸秆开始了它的 “新旅途”。一捆捆秸秆“预备选手”来到料场先吹风“冷静”一下,干燥后被一个大爪子送上输料皮带,搭着“便车”来到焚烧炉里发光发热,产生的电能通过配电装置并入电网运行,送入千家万户。燃烧后的灰渣也没浪费,其中富含钾、镁、磷、钙等营养成分,是有机肥的优质原料。
“我们一年能发2.4亿度电,消耗各类生物质燃料30万吨,其中农作物秸秆12万吨左右,平均一吨秸秆就能发360度电,比光伏发电排放的温室气体还要低。”光大生物发电总经理助理李助群介绍说,“明年我们计划加大秸秆收储量,预计消耗农作物秸秆量增至15万吨。”
光大定远生物质发电项目为定远县秸秆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路径。目前,除光大能源科技、金轩新能源等秸秆发电企业,定远县还引进了宇阳、吉利新能源等秸秆固化成型企业,年利用农作物秸秆34万余吨,成为真正的“吃草大王”。
麦秸秆“种”出双孢菇
定远县西卅店镇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内,安徽众兴菌业科技有限公司门口的冷链车来来往往。
“我们是一家双孢菇生产企业,是众兴菌业在安徽省面向长三角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线,每天销售60吨左右鲜菇。”安徽众兴菌业公司经理李文武介绍说。
走进温控育菇房,一层层架子上的双孢菇圆润饱满、长势喜人。李文武热情地招呼我们品尝鲜菇,“摘下来就能直接吃,来尝一个。”大家按捺不住,纷纷摘菇尝鲜,洁白如玉的圆菇鲜嫩可口,带着蘑菇独特的香味,齿颊生香。
秸秆又为双孢菇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据李文武介绍,种植双孢菇的基料正是由秸秆——麦草和鸡粪混合而成。2020年安徽众兴菌业采摘车间被当地人社部门认定为就业帮扶车间,秸秆真正成为农民创收的“致富宝”。
除了肥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在安徽金轩科技有限公司,玉米秸秆变身“增香剂”,加入方便面、火锅底料、饮料等食品;在定远县建强牧业有限公司,花生秧变身羊饲料,成了肉羊专用“定制餐”……秸秆一次次的“华丽变身”,亦是定远县一步步的尝试探索,最终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2021年12月15日至16日,全省秸秆暨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现场会在定远县召开,定远县的相关做法受到广泛关注和赞誉。“2020年农作物秸秆产业化利用量达64.5万吨,产业化利用率达58.65%,综合利用率达94.025%,处于省市较先进位次。”刘会明表示,定远县秸秆利用已逐步由“堵”转“疏”,由“还田”转向产业化利用,加快推进秸秆“五化”利用全覆盖,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定远经验。(安徽党媒云乡镇融见习记者 许雅婷 通讯员 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