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36年的汗水“赢得”了百姓的信任;他,用36年的行动“践行”着入党誓词;他,用36年的光阴“耕耘”着致富的田野,他就是旌德县版书镇江坑村原党总支书记许小宝。
今年65岁的许小宝从1985年到村工作至今已36个春秋,从风华正茂到年逾花甲,从朝气勃勃到白发苍苍,他把最好的时光、最深的思考、最大的激情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基层一线,先后被县级评为优秀村干部,连任四届县党代表,当选为第四届市人大代表。江坑村先后被评为宣城市农机平安示范村、旌德县信用村。
建强组织,夯实基础,党建工作带头人
多年来,许小宝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通过规范“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组织生活为载体,凝聚起发展合力。召开党员大会时,他认真听取党员意见建议,然后逐个分析研究事情的可行性,引导党员们在各项工作中想在群众前面、走在群众前面。
任职初期,有党员反映,村里没有硬化路,晴天灰雾蒙蒙,雨天泥土溅身,晚上更是一片漆黑。许小宝听在耳里,放在心里,带领村两委到各村民组现场勘查、绘图记录、仔细分析、认真研究,根据人口受益、工程计量、经济承受、项目配套等因素,制订了“每年修建一条道路计划。”通过不懈努力,全村14个村组道路全覆盖进行了水泥硬化。
扑下身子,拓宽渠道,群众致富引路人
2004年区域调整后,江坑村是由清正和江坑合并为一个村,当时村集体经济还为负数,经济基础薄弱,收入渠道单一。许小宝绞尽脑汁,与村两委及部分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探讨、倾听建议,梳理采纳他们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合理想法。为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身为党总支书记的他结合本村实际,盘活资产资源,制订出江坑村经济发展规划。
通过山场发包、闲置房屋租赁等方式,该村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集体有了“活钱”,村党总支通过整合资源、立足农业基础产业, 带动产业升级、瞄准项目“壮筋骨”,入股安徽金水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村集体经济“从有到多”。
2020年,江坑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7万元,预计2021年可达40余万元。村里“富了”,他没忘记村民,通过与村域内玻纤企业沟通,开发扶贫岗位,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变身“上班族”,既解决了贫困家庭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又解决了村域内企业的用工问题,进一步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为民服务,真心实意,农民群众贴心人
农村工作面广,千头万绪,处理问题要合情合理、合法合规、费劲劳神,处理不当还会得罪人,引发矛盾激化。自工作以来,许小宝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群众有困难,他总是想在前面、做在前面,让群众感到温暖。村里的大事小事,许小宝始终积极主动,“我就相信许书记!”这是村民对他的最高评价。
2018年村两委换届时,已经62岁的许小宝本应退休在家,但在选举中,许小宝高票当选,继续留任,为江坑贡献自己的力量。许小宝持续致力于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近年来,村里建起了农家书屋,农闲时村民在书屋里看书、下棋,全村14个村民组均建设了集娱乐、休闲、停车位为一体的多功能小型广场。农村改水改厕工程也全覆盖完成,公益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充分提升,人居环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村人真正过起了城市化生活。
退而不休,发挥余热,年轻干部启航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句话是对许小宝最真实的写照。因为他工作经验丰富,为充分发挥他的余热,如今,村里返聘他为“咨政委员”,让他在工作中带“新人”,防止新任村两委班子盲目开展工作,确保村两委新老班子顺利交接。“我在村里已经工作30多年了,虽然现在退下来了,但是只要江坑需要,我一直都在。”许小宝激动地说道。
“有老书记在,就有‘主心骨’在,我们有些不懂的地方,他都耐心细致地指出来,手把手教我怎么干。”江坑村党总支书记余江明说。
回首36载芳华,难说再见。13000多个日日夜夜,放在旌德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过弹指一挥间;但对许小宝而言,却是人生中最难忘、最珍贵、最值得铭记的一段时光。从而立到花甲,从支委到书记,整整36年无悔青春,整整36年扎根基层,整整36年寂静付出,整整36年默然坚守……(安徽日报农村版通讯员 郭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