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柘皋镇:谋发展“点子多” 村集体“腰包鼓”
来源: 冯长福 2021-12-03 15:20:18 责编: 李伟 胡明兵 张波

微信图片_20211203090231

12月1日,记者来到巢湖市柘皋镇双泉村,在秦桥河北岸的一处连片良田里,两台旋耕播种施肥一体机正在田间作业。

“晚稻收割后,直接卖给了村里的大米加工厂。这几天,正紧锣密鼓地播种小麦。”双泉村党委书记许虎告诉记者,去年通过土地“增减挂”拆旧复垦整村推进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村集体增加了520亩地。

“其中的220亩,我们今年种了一季晚稻,平均亩产约800斤,总产17万斤,产值约23万元。”许虎说,晚稻收割后,村集体的520亩地全部种了小麦。“明年,这520亩地稻麦两季,纯收入最低可达30多万元。”

双泉村北靠峏山山脉,东临柘皋河,有山有圩,环境优美。

微信截图_20211202182433

走进该村泉水孙村民组,只见马路一侧,一排排钢架蔬菜大棚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棚内,几位村民在忙着给蔬菜浇水。2018年,双泉村利用扶贫项目资金94万元建了27个大棚,与巢湖市东涵种植合作社合作,种植蔬菜、果树、中药材,村集体每年获得分红6万多元。

在该村小杨村民组,记者看到65亩由荒废林地复垦出来的土地上,已全部栽上了薄壳山核桃苗。“这片残次林地是村民的,村里以每年每亩150元的租金流转过来,复垦整理后,打造薄壳山核桃基地。预计四年后挂果,头三年可套种油菜、日本小南瓜等作物。”许虎开心地说,荒废地将变为“聚宝盆”呐。

双泉村还盘活两处闲置资产,将老村部改造为公租房对外租赁,年房租收入2.4万元;将原天齐小学闲置校舍出租给一家企业,年房租收入4万元。

着力盘活资源资产的同时,这个村积极承接劳务工程,为村集体创收、助村民增收。村里成立了劳务队,承接政府和相关单位的劳务工程,如环境整治、道路养护、水利工程管护、河道整治等。截至目前,劳务队今年已“进账”120万元。

“今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预计可达173万元。”盘点收获,许虎一脸欣慰。

双泉村的做法,是柘皋镇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

该镇下辖16个行政村、2个农村社区。“近年来,我镇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柘皋镇党委书记刘磊表示,各村(社区)积极盘活资源资产,用好相关项目资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多路并进,广开财源。

这个镇18个村(社区)党组织均牵头成立了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开通合作社专有账户,确定镇财政所专业人员管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资金、核算收入;镇里出台政策,对于被列入合肥市财政扶持的村(社区),除上级一次性补助50万元外,镇财政配套补助10万元。

“鼓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承接镇村公共设施维护、绿化管护、河渠治理、产业服务等劳务项目,还建立村干部绩效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挂钩的机制,以调动村干部积极性。”刘磊说。

微信截图_20211203090336

各村(社区)通过租赁、入股、联合开发等形式,或将村集体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或将村集体闲置的办公用房、校舍、仓库等资产盘活。2016年汪桥村引进巢湖骄阳新能源有限公司,利用2000亩荒山建设50兆瓦的光伏发电项目,村民每年获得山场租金18万元,村集体每年收益有26万元。峏山村将原峏山乡政府楼公开招标出租,既解决了原危房无钱改造的难题,又为村集体增加了收入。

在柘皋镇三星村三星家庭农场,工人们忙着加工虾稻米。该农场流转870亩田种植优质稻,其中230亩搞稻虾共作。“2014年成立家庭农场,2017年上马稻谷烘干、大米加工项目,正急需资金的时候,三星村将上级扶贫资金50万元入股农场,共建扶贫车间,以谋村企共赢。”农场主赵由之告诉记者,农场年加工销售大米已达到3000吨,带动周边农户种植优质稻近万亩,每年给村集体分红3万元。

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柘皋镇有9个村(社区)还成功申报上级集体经济扶持资金,每村50万元,他们用这笔资金联合购买花山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通过物业租赁经营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

刘磊表示,2020年全镇18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其中收入达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9个。“据初步统计,今年收入达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有10个,这10个集体经济强村中有3个村收入突破100万元。” (安徽党媒云乡镇融记者 冯长福 通讯员 柳迎春 吕华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