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坐果期的管理,关键要注意两点,第一个是坐果的温度要控制在18到20度,如果棚内温度过高,就要通风降低棚内的温度;第二个要注意使用氨基酸水溶肥,利用水肥一体化壮苗技术来减少化肥的用量,提高草莓的品质。”近日,在界首市泉阳镇草莓种植基地,市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李华正在给种植大户进行草莓种植技术培训。
今年,泉阳镇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为了保障产业发展,泉阳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镇爱农业、懂技术的党员干部、技术人员成立“兴农沙龙”志愿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面对面交流、心连心沟通,了解问题,解决问题,把农民最关心的“致富无技术”“学习无门路”“发展无思路”等老大难问题,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一站式解决。
眼下,正是大棚草莓的坐果期,种植大户张翠霞种植的百亩草莓,由于对温度的控制不到位,影响坐果。当地兴农沙龙的志愿者主动上门服务,针对具体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同时还对务工人员进行相关技术培训。
“农技特派员经常到我们这里,给我们做技术指导,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对我们的帮助很大,还给我们的工人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了我们工人的种植水平。”张翠霞高兴地说。
泉阳镇党委委员任磊介绍,全镇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围绕农民最关心的“致富无技术”“学习无门路”“发展无思路”等“老大难”问题,将兴农沙龙作为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的有效平台,在育时代新人上下功夫,党员干部、技术骨干在一线,让学习在站所、学艺在田间,今年以来,共举办技术培训9场,参训人员1000余人,切实解决了农民和种植大户的实际难题,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70多人,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安徽日报农村版通讯员 白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