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走绿色路 , 打优质牌——和县景田种植家庭农场迈上生态种养致富路
来源: 冯长福 2021-09-07 16:00:58 责编: 喻寒松

1

这几天,和县景田种植家庭农场忙着收割水稻、采挖莲藕。“400亩稻子,6台收割机两天就干完了。这是再生稻的头茬稻,产量还不错,烘干后亩产达到1100斤。”农场主李玲告诉记者,今年农场首次种植再生稻,天气给力的话,两茬稻合计亩产可达到1500斤,按目前市场价每斤1.3元计算,亩产值1950元。

一望无际的藕田里,几位工人在用高压水枪采藕,几块大幅塑料布上托起了一座座“藕山”。“农场莲藕有1000亩,从八九月份开始采挖,一直要挖到来年3月份,高峰期在冬季。”李玲介绍,莲藕亩产3000至3500斤,卖到全国各地,采挖量根据客户的需求而定,平均每天在1万斤左右,批发价2元/斤。

2

“刚开始搞家庭农场时,就是以种植水稻为主,小部分稻田养了小龙虾。因面积太大,种养管理难免粗放,技术上也不是很在行,效益不理想。就想到,必须调优产业结构。”李玲告诉记者,莲藕种植起步于2017年,当时只有80亩,后来慢慢扩展,今年达到1000亩。藕田里还套养了泥鳅、黄鳝、鱼,量不大。“科学合理地‘一田多用’,不是多份收益吗?”

景田种植家庭农场位于和县滁河与司马河交汇之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1982年出生的李玲,曾和丈夫在外经商多年。2013年,她来到丈夫的家乡——和县石杨镇新农村,以每亩每年640元的租金,流转土地2207亩,办起了家庭农场。

从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看,传统的单“种”独“养”模式,正逐渐向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转型。景田种植家庭农场顺势而为,将2207亩地分为四大板块:

“莲藕+渔”1000亩、“稻+虾”600多亩、有机稻200亩、常规稻400亩,努力走出一条生态种养、多元立体经营的新路子。

“这样做,也是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有利于分散风险。”李玲说。

“在稻虾综合种养板块,种植一季稻,亩产1200斤,3月下旬至10月中旬稻田养殖小龙虾,小龙虾亩产280斤左右。”李玲介绍,10月下旬至来年3月上旬,利用冬闲田种一茬蔬菜,面积约60亩,有蒜苗、甘蓝、小白菜、黄心乌、菠菜、香菜等。“这一茬蔬菜,亩均收入2000多元,且形成‘稻+虾+菜’的独特模式。”

3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精选优质新品种,近几年以“Y两优911”为主推品种;坚持绿肥还田,每年10月中旬稻子收割前,播下紫云英种子,待稻子收割后开沟沥水,来年的4月份撒入腐熟好的羊粪后,再利用旋耕机深翻入田。200亩有机稻,不施任何化学肥料,实行人工插秧、除草。

“由于采用绿肥还田,不仅每年每亩可节约肥料成本60元,而且种出来的稻米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有机稻虽然亩产只有600斤,但稻米可卖到12元/斤,效益不错。”李玲表示。

农场全面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邀请市、县行业技术专家,分别制定了“稻虾健康养殖技术规程”、“藕田套养泥鳅健康养殖操作规范”等技术规程;还加强与省市县农业科技部门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体系,每年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外出参观考察,先后到浙江湖州市、安徽滁州市和合肥市等地考察取经,学习借鉴先进的种养技术和管理经验。

“规模种植,不搞机械化不行,还要改善水利条件。”李玲告诉记者,农场先后投入100多万元,购置了插秧机、旋耕机、收割机、植保无人机等农业机械12台(套),80%以上的农事实现机械化操作,有效降低了用工成本。同时,疏通进排水渠道,建水质净化池,打造农场内部水循环生态系统。

4

为让优质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景田种植家庭农场注册了“稻力”、“戴府良田”、“良田景园”商标,并加大产品展示展销、品牌推介力度。

产业发展,村民受益。“我家20多亩田流转给了农场,农忙时我去农场帮工,家属也在农场食堂上班。此外,自2018年起,农场给我一块39亩的塘口,还提供技术和种苗、饲料,让我养殖小龙虾,年均增收3万多元。”杨镇新农村脱贫户吴基东乐呵呵地说。

“近几年,农场每年发放劳务工资70多万元。”李玲表示,下一步将做好农场环境美化,变田园为“公园”,增加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功能。(安徽日报农村版记者 冯长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