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白马山下果飘香
来源: 冯长福 2021-08-31 19:03:35 责编: 喻寒松

1

初秋时节,肥东县长临河镇白马社区谷齐家庭农场的葡萄园里,一排排整齐的葡萄架上,果实累累,令人垂涎。十多位在此务工的村民,或采摘葡萄,或搬运葡萄,忙碌而有序。前来体验采摘、休闲观光的市民一拨接一拨。

“这两天,合肥百果园水果连锁店要了8000斤阳光玫瑰,几个社区团购加起来也有4000多斤。阳光玫瑰批发价10元一斤,价格虽高,但大家都喜欢。”正在组织务工村民采摘葡萄的农场负责人谷齐告诉记者,他家的葡萄主要销往合肥市区的百果园、谊品生鲜、华联超市、永辉超市等,还有一部分为采摘销售。

2

今年50岁的谷齐是安徽临泉人,曾在合肥做过多年的矿山机械设备生意。2017年,谷齐带着家人来到长临河镇白马社区张德山村民组,以每亩每年700元的租金,流转土地180亩,种了近150亩的大棚葡萄。另有20亩水塘,既可作灌溉之用,又可养点鱼。2019年,正式成立肥东县谷齐家庭农场。

“设施农业投入大,见效慢。已投下去约600万元,今年才开始见到回报。”谷齐对记者说,他流转的这片土地属于岗地,位于白马山的山脚下,地势低洼,多雨易涝;因耕作条件差,加上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部分田地已抛荒了多年。

“仅平整土地、开挖沟渠、修机耕路,就花了100多万元。然后,建大棚、购种苗、雇人干活,又花了约500万元。”谷齐说,“前三年纯投入,2020年本应见到回报,结果7月中旬一场特大洪灾,带来了不小的损失。今年天气比较给力,葡萄园产值预计可达200万元。”

谷齐的妻子孟凌忙着将地头的葡萄,一箱一箱地搬到路边的箱式货车上。

3

“我知道做农业不容易,但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急躁,往往半途而废;坚持,或许柳暗花明。”孟凌1999年毕业于西京学院法律系,在她看来,“做农业,就像这几年我们一直坚持让葡萄自然成熟,除了一些辅助的物理方法,绝不借助化学催熟。虽然等待的过程有些漫长,但相信有了时间的沉淀,会收获更多的惊喜。”

水果能“走”多远,取决于水果的品种和品质。

“要围绕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品种结构。刚开始,我们种的葡萄品种有:夏黑30亩、巨峰22亩、醉金香11亩、玫瑰香30亩、阳光玫瑰55亩。”谷齐介绍:“今年将产量低、销路差的玫瑰香,全部改为阳光玫瑰;夏黑只保留10亩,其余也改为阳光玫瑰。这样一来,阳光玫瑰的面积扩大至105亩。”

“葡萄种植全部按照绿色食品的要求去做,施肥全部是有机肥,防治病虫用少量的生物农药,灌溉用的是山泉水。”谷齐说,为打造品牌,农场已注册了“白马山葡萄谷”商标。

4

白马山下种葡萄,比翼齐飞在田间。谷齐夫妇不仅把荒地“种”成了良田,而且带动一方百姓共奔富路。

“我家有13亩地,流转给了谷齐家庭农场,年租金收入9100元。2017年以来,我就在农场里做事,每年工资收入2万元左右。”60岁的村民吴金花告诉记者,“在家门口打工,既能顾家,又能增加收入,这日子很好啰!”

“2020年,农场支付务工村民工资总计48万元,今年这一块估计要突破60万元。”孟凌介绍。

6

长临河镇充分发挥地处合肥近郊的区位优势和巢湖岸边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水果产业和休闲农业。该镇美丽办主任牛和军表示,目前全镇设施农业中,水果类面积达2110亩,以葡萄、蓝莓、西瓜、火龙果为主。“其中,葡萄650亩、西瓜600亩、火龙果460亩、蓝莓220亩。水果产业逐步做大,不仅助农增收,而且美化环境,有利乡村旅游发展。”(安徽日报农村版记者 冯长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