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萧县张庄寨镇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聚焦建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着力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推动形成“堡垒建强、产业振兴、群众富裕”的良好势头。
产业链上建强堡垒
该镇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探索“党建+产业”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统领经济发展的优势,进一步把党的惠农政策、协调服务、示范引领落实到产业发展中,促进产业壮大和农民增收。
目前,该镇在特色产业链上成立产业党支部8个,带动60余多名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欧庙村党总支积极推进土地托管,探索规模化经营模式,托管1000多亩土地,村集体经济增收7万多元,据悉接下来该村计划再托管4000余亩土地变身“致富田”,切实走出一条以服务规模化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现代化的新路子。
产业链上彰显先锋
该镇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党员在产业链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产业发展中争当先锋,勇作表率,把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带领起来,基层党员干部“领路人”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洪河村党总支积极响应党委号召,按照“党员领办壮产业、群众参与助增收”的发展思路,该村党总支书记朱世彬带头种植40亩大棚西瓜,在技术人员精心指导及他本人的细心管护下,每年都是大丰收。在朱世彬书记的带动下,其他村民纷纷加入其中。现在洪河村共有600多个西瓜大棚、占地400余亩,春忙时每天吸纳务工群众50余人,切实带动群众就近务工增收。
产业链上助农增收
该镇借助土地资源优势,积极动员村“两委”成员、农村能人、产销能手入股合作社(公司),以“村‘两委’+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模式,通过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带动群众稳定增收。
在该镇武楼村,村“两委”首先把200亩集体土地全部入股到合作社。同时,村干部们全部率先把自家土地入股给农业企业。“村干部都入股了,我看这事行”,村民武连在邻里间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村民们逐渐形成了土地入股的共识。截至目前,全村土地入股的股东达300户入股土地2000多亩,亩均增收800元,户均增收约1000元,村集体土地入股收入30万元。(王姿涵)(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