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来安县张山镇:电商进村,土特产变身“香饽饽”
来源: 冯长福 王琼 苗竹欣 2021-08-06 15:54:30 责编: 喻寒松

芝麻油、茶籽油、山核桃油、调味酱、玉米粒、绿豆、红小豆、炒货……走进来安县张山镇滁谷食品有限公司二楼产品展厅里,数十种包装精美、特色浓郁的农产品琳琅满目,分门别类地摆放在货架上,几名员工在各自岗位上有序忙碌着。

公司负责人高一军的两部手机,不时响起“叮、叮、叮……”的声音。“这是订单成交的提示音,这边成交后,客服会把订单打印出来,送到打包区集中打包,然后通过快递寄到客户手中。”高一军说。

在高一军的指引下,记者来到打包区,三名工人娴熟地将玉米粒、芝麻油、核桃油等各类产品,按照客户下单的要求,分类装进纸盒内,然后统一放到手推车上,送到邮寄区。

从产品无人问津到日接三四千单,仅仅用了三年时间,滁谷食品不但成功打造本地电商品牌,而且带动乡邻增收致富,跻身“网红电商”。

3

走进滁谷食品一楼生产车间,浓浓的油脂香味扑鼻而来。一条条崭新的生产线上,工人们有的在炒瓜子仁,有的在包装芝麻油。“这是今年新上的深加工生产线,现在有炒货、麻油等7个品类60多种深加工产品。”高一军告诉记者。

1988年出生的高一军,曾在江苏无锡市一家区域快递代理点干过三年,摸到了快递行业的一些“门道”,对电商也有了初步了解。2017年6月,怀揣着电商创业梦想的高一军带着妻子一起回到家乡,在张山镇罗顶村开始试水农产品线上销售。他投入40多万元,建了办公用房、冷藏库,还添置了一些设备。随后,从山东进了5万斤大蒜准备销售。

“大蒜运到家一个多月后,价格就急剧下滑,且出现滞销。5万斤大蒜以亏本价卖,也只卖出2万多斤,其余都‘烂’在手里啦。”高一军说,这趟买卖不但没挣到一分钱,还背了10万元的债。

他开始专注绿豆、红小豆、红薯、桃子等本地农产品,却因为产品同质化严重,迟迟打不开销路。“创业资金已经亏光了,我决定放弃了。”正在他准备和妻子一起再次外出务工之时,来安县商务局主动上门劝说,鼓励他继续从事电商行业,并为他争取了6万元政策扶持资金。

有了这笔“雪中送炭”的资金,在汲取前期选品的失败教训后,高一军决定从当地特色农产品黑芝麻和芝麻油入手。“罗顶村的芝麻有优势,口感好、香味浓,尤其是黑芝麻营养价值高。”他说,经过半年时间的市场培育,他自产的黑芝麻油深受市场青睐,仅微信群里就有1000多个稳定客户。

结合本村实际,高一军开始带动农户规模种植黑芝麻。“为保证质量,我向农户统一提供种子、技术指导,并按高于市场价格收购。”高一军告诉记者,2018年他为各类深加工产品注册了商标,村里的芝麻、油菜籽、玉米、花生等土特产成了“香饽饽”。

2

“已在拼多多、淘宝、天猫等购物平台开了14个店铺,以粮油为主打产品。平均每天接有三四千单,一旦做促销活动,最高有六千多单。”高一军对记者说,从销售普通农产品到精加工农产品,从仅仅销售产品到打造特色品牌,都是针对市场需求不断调整经营思路、销售模式,才逐步成为专业电商的;销售额也逐年攀升,2019年560万元,2020年1300万元,今年预计可超2000万元。“我的目标是,2023年销售额达到1亿元。”

电商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与帮助。滁谷公司原先在罗顶村的经营场地不足700平方米,远远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求,高一军为场地问题急得直发愁。张山镇政府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上门帮助协调场地问题。“去年12月底,企业搬迁至位于仰山村的张山镇电子商务产业园内。厂房装修与设备采购,我投入了近300万元,县商务局按相关政策给了80万元补助。”对政府贴心又实在的支持,高一军充满感激。

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滁谷公司新上马了几条粮油深加工生产线,却苦于没有生产许可证而无法生产。“张山镇政府通过多方协调,在今年春节前夕,帮企业顺利拿到了生产许可证。”高一军说,随着业务快速扩张,现有场地2400多平方米不够用了,镇里又帮助协调了2400平方米的场地。

电商所到之处,乡村焕发生机。“我们从两个方面带动村民致富,一是提供就业岗位,公司员工由当初的2人,发展到现在的23人,基本都是罗顶村和仰山村的村民,每人平均月工资3000元;二是采购村民的土特产品,为土特产品打开更广阔的市场,从而促进当地特色农业提质增效。”高一军表示。(安徽党媒云记者 冯长福 通讯员 王琼 苗竹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