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以来,天气入伏,全市室外气温高达38℃,高温难耐,广德市持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但在工程建设的一线、交通执法的一线、质量监督的一线、运输服务的一线、公路养护的一线,却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面对“烤验”,坚守岗位,战高温、斗酷暑,为全市人民的出行挥洒着辛勤的汗水,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广德交通人。
建设一线如火如荼
7月14日下午14:30,室外路面温度已达57.8℃,路面上滚滚热浪袭来,但这却是公路建设的最好时机,夏天的朗朗晴空最利于路面病害修复,结构层施工,连日来的晴好天气让各项目办都开足马力,全力推进公路工程建设。在G235界祠路,工人们进行排水、护栏、中分带及路面病害修复施工,“我们承建广德市普通国省道灾毁恢复重建项目(G235界祠段),全长7.6公里,7月1日正式开工,为了尽快完成主体建设任务,尽早完成通车,我们抢抓晴好天气,每天分3个时段,加班加点,推进项目施工。”项目生产副经理代元阳说道。
执法一线守土尽责
“同志,您好,请出示您的驾驶证、行驶证、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天气炎热,车上的消防设施都备齐了吧,路上注意安全”,汪方顺,一名80后的退伍老兵,今年6月份通过竞争上岗调任广德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东亭中队中队长,负责东亭乡、卢村乡的交通执法工作。作为中队长,他总是以身作则,查超治超、客货运车辆安全检查、排查道路隐患,日均巡查辖区道路100公里以上,不断提醒来往车辆规范运输,安全行驶,遇到不理解的驾驶员,他也总是耐心向驾驶人宣传有关法律法规,用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担当护佑一方人民群众出行平安。汪方顺只是广大交通执法人员的一个缩影,交通执法大队各中队、治安治超卡口和驻高铁南站办公室均坚持一周七天工作制,无论是防汛还是高温,执法人员总是顶在第一线,最前线,哪里群众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辛勤的付出,只为给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一个更加安全、畅通的出行环境。
运输服务默默耕耘
早上7:00-9:00,交通综合服务中心异常热闹,又是一轮出行高峰时段。尽管是出行高峰时段,但上车区的秩序忙而不乱,车辆按序停放,乘客排队上车,而这井井有序的背后是停车场安全引导员陈开兰一次又一次地辛勤引导。“我们早上六点多第一班车发班就开始引导,一直到下午五点多最后一班车结束。”一支口哨、一身显眼的红马甲、一支引导旗,这是陈开兰的标配,2016年10月开始负责公交公司现场安全引导工作,每天负责公交车辆进出站、停放,乘客乘车、换乘,小件物流货物配送等现场安全引导工作,每天引导车辆100台次,乘客1万人次。5年来,从老车站到交通综合服务中心,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凛凛寒冬,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她总是默默坚守在岗位上。像陈开兰这样默默无闻,坚守岗位的运输从业人员还有很多,例如,因疫情防控需要,以潘天平为代表的负责转运境外返皖人员的9名公路运输公司车队驾驶员,镇村公交驾驶员杨自安,以及无数默默奉献在运输服务一线的从业者,他们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用最朴实的行动服务着群众出行及物流运输。
质量监管铸牢品质
炎热的天气、滚烫的钢筋、炙热的沙土,在施工现场不到5分钟,全身就已湿透。质量监督、安全监管是底线,“越是炎热的天气越是不能松懈,质量和安全必须要牢牢抓在自己手上”,市交通质监站站长蔡坤明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一个施工现场检查下来,需要近2个小时,有的项目甚至需要在烈日下步行检查数公里,汗水早已湿透衣襟。这是一个交通质监人的日常,交通质监人多年如一日,练就了“能文能武”的综合技能,能爬挂篮,能下基坑,能做试验,能做技术指导,不仅专业技能过硬,而且体魄强健,无愧于质量安全卫士的称号。
公路养护保通保畅
为保障公路沿线居民日常生产生活出行的便利、安全及舒适,在我市G233广宁路、G235广宣路等公路养护一线,高温天气并未阻挡一线养护员工的工作热情。他们清洁路面、修建绿化、修补路面坑槽,在五六十度地面高温,仍然随处可见为公路修补作业的养护人员。连日来,五个养护片区共完成国省道上坑槽修补210平方米,修整路肩槽200公里。(石家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