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特色产业上规模 江畔“红叶”更耀眼
来源: 冯长福 石泽丰 2021-08-04 13:16:36 责编: 喻寒松

酷暑季节,正是西瓜大量上市的时候。

刚从西瓜棚里出来的屠文君,全身汗透。稍事休息,又将堆在瓜棚边的西瓜搬上农用运输车。“今年这103亩西瓜长势很好,市场行情也不错,每亩纯收入大概在4000元左右。”屠文君对记者说。

几年前,屠文君在东至县东流镇红叶村桥西组租地种瓜,由于西瓜不能长年在同一片土地上种植,今年便搬到了红叶村长河组。“这片地水利、交通条件更好,今年搬家搬对了。这要感谢红叶村干部,他们帮我出了不少力。”屠文君说。

红叶村地处皖江南岸,属于典型的圩区,人均耕地5.5亩,村集体还有270多亩土地和160亩水面。该村最大的资源就是土地,为把资源优势变为发展优势,促进特色产业上规模上台阶,2012年村委会成立了土地流转合作社。如今,全村60%以上的土地集中流转至村合作社,流转面积超过了6000亩。

对此,红叶村党总支书记钱寿祥解释说:“这样一来,种植大户到村里包地,不用一家一户去谈了,省心省事。更重要的是,他们遇到水、电、路等方面的问题,村两委也好帮助解决。”

2

湖北黄梅人聂和冬,2018年来到红叶村承包2000亩水田,搞稻虾综合种养。“当时,这里成片的良田吸引了我,但也有不满意的地方,比如田间道路不通,供电线路也没有延伸到田间地头。”了解到聂和冬的“关切”后,钱寿祥主动上门向聂和冬作出承诺,答应解决这些难题。

“喏!这条宽4.5米的水泥路,还有从村部延伸过来的高压线,就是红叶村两委一班人为我们办的实事,让我们很感动。”聂和冬感激地说,村里还筹集资金建了粮食烘干厂、小龙虾交易市场,为稻虾种养大户提供贴心又实在的服务。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安徽舜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巨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及来自浙江、湖北的大户纷纷落户红叶村。目前,全村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共有23家,涵盖农业生产、服务和流通等多个领域;已形成稻渔综合种养和麒麟西瓜、瓜蒌、莲藕等种植的特色产业体系。

3

安徽舜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郑小毛,是东至县尧渡镇人,2013年5月来到红叶村承包土地,致力发展高效农业。“我现有600多亩水田,其中莲藕200亩,其余400亩采取‘一季稻一季虾’的模式,一田双收。”郑小毛告诉记者,春夏有小龙虾上市,深秋卖有机稻米,今年小龙虾已卖了100多万元。

“有机稻种植要求高,不打一滴农药,不施一两化肥,产量偏低,一亩700多斤,加工成精制大米也就300多斤。大米按最低价10元一斤计算,亩产值有3000多元,效益还可以。”郑小毛介绍,他种植的“菊江”牌稻虾米在安徽省优质虾稻米评比中获得过金奖,2018年获得了有机食品认证。

4

村子发展得好不好,村民的腰包和村集体的账本是“硬杠杠”。村民除了土地流转获得租金外,还在企业、合作社务工获得收入。7月初以来,村民丁爱红几乎天天帮屠文君摘西瓜,每天能挣百元左右。村集体收入也逐年增加。钱寿祥告诉记者:“土地、水面、厂房等对外发包,加上闲置宅基地盘活,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300万元,其中土地增减挂项目补助2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万元,远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他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超过1000万元。

2020年红叶村被确定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点。“目前正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这一块投入,除上级补助外,村里要拿出400多万元。”钱寿祥表示,产业逐渐兴旺,村民致富有路,环境越来越美,乡村振兴的蓝图才能变为现实。(安徽党媒云记者  冯长福 通讯员  石泽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