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寿县保义街道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当好群众的“主心骨”。
“夏书记,我们粮食站老家属区这里下水道不通了,废水流不出去,你要给我们解决呀”。“好,明天一早我到现场看看,尽快解决。”早晨5点钟、晚上9点钟,保义街道夏勇书记接到群众电话是非常正常的。街道干部经常开玩笑说“有些老人记得我们的电话号码比记他家孩子的电话都清楚”。
“老街家属区墙头倒了,砖头倒到我的田里了,耽误我种庄稼,你得抓紧给我处理”、“夏书记,光明街这边垃圾清理不及时,你要找保洁公司反映”……“老张,你反映的墙头倒地里问题,砖头已经全部清理完了,可以种了,如果有什么事我们再联系。”
保义街道“两委”干部每天像这样电话络绎不绝,都是群众反映生活中遇到的小事,邻里纠纷等,但是又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除了群众主动反映的事外,还有“两委”干部“自找”的事,比如老弱病残,子女不在身边的弱势群体的生活情况,更是街道党组织牵挂的事,经常上门了解情况提供帮助。街道住着一位留守老人,身体不太好,平时街道“两委”干部轮番过去走访,看看有什么需求。只要有一天没有看到老人活动,夏勇书记心里都不踏实,必去敲敲门,直到听到“谁呀”的应答声才放心。
保义街道“两委”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找准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从老百姓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解决了一大批老百姓“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李方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