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钱迷”汪有民的红色收藏
来源: 冯长福 2021-06-23 15:41:39 责编: 喻寒松

2

东至县木塔乡地处皖赣交界,是典型的山区乡镇,也是革命老区。

今年5月份,该乡文化站举办了一场《苏维埃货币展》,引导广大党员和青少年学生学习了解红色金融史,厚植爱党爱国情感;展出的80余张(枚)珍贵的红色货币,由木塔红军纪念馆和个人藏家提供。

得知这一消息后,记者联系木塔乡文化站站长储丽君,经她“牵线”,找到了这位“神秘”的收藏家,他就是木塔乡政府干部汪有民。

今年58岁的汪有民,1986年安徽大学中文系函授专科毕业后参加工作,早年谋职于东至县石城乡民政所、利安乡党政办,2007年利安乡与木塔乡合并后,他在木塔乡政府工作至今。“我的钱币收藏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最早是因为家中有几枚宋代铜钱,引起了我对古钱币的兴趣。加上我喜欢历史,对过去的老物件总想去探究一番。”汪有民告诉记者,钱币是历史的缩影,也是身边最易见到的历史文物,中华钱币文化博大精深,魅力巨大。

就这样成了“钱迷”的汪有民,数十年来,利用业余时间持之以恒地四处收集古钱币。到目前,他的历代钱币藏品有近万种,其中古丝绸之路各国和地区钱币600余种,红色货币200多种。红色藏品包括中华苏维埃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部分红色银行的货币,以及中华苏维埃时期的经济票券、介绍信、通行证等。“藏品主要从古玩市场或专业的收藏圈购买或交换,近年来兴起的网上竞拍,又拓宽了收集藏品的路子。”汪有民坦言。

“近年来,随着木塔乡挖掘红色资源,致力创建红旅小镇,红色老物件与我的工作直接有关,我又是红二代,父亲是新四军,很自然地就把红色货币及苏维埃文物,作为自己收藏的重点。”汪有民告诉记者,红色货币尤其是苏维埃货币收藏难度极大,但木塔乡地处皖赣革命老区,相对来说,资源条件要好一些。

3

汪有民收藏的红色货币中,最为珍贵的一枚是井冈山“工”字银元。他边从专用收藏盒里取出这枚银元,边向记者介绍。1928年4月下旬,朱德和毛泽东领导的两支军队在井冈山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5月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成立后,为保障军需供给,于井冈山上井村建起了造币厂,由王佐负责,用土法铸造仿墨西哥鹰洋版银元,当时群众称为“土版花边”,银元造好后,凿一“工”字作为标记,同时还有暗记。由于敌人不断围剿,1929年1月下旬,造币厂被毁。在半年时间里,造币厂总计做了万把块银元。“这是我党红色金融的开篇之作,见证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建设和保卫的风雨历程,在红色货币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目前存世极稀、弥足珍贵。”

“这张纸币,同样因为稀有而显珍贵。”汪有民又从文件柜中找出一张“江淮银行”五角券,让记者欣赏。“在红色货币收藏中,新四军根据地的银行货币一致较为难觅,我有幸收到其中的一张——‘江淮银行’五角券。”汪有民说,皖南事变后,为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发展根据地经济,刘少奇、陈毅亲自召集有关人士研究,决定迅速筹建华中抗日根据地银行和印钞厂,发行自己的货币。1941年4月江淮银行在江苏盐城成立,1945年8月华中银行成立,收回了江淮银行币。

5

1

钱币承载着悠久历史与厚重文化,具有投资、教育、审美、研究等功能。“我收藏钱币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每次买来一件稀见的钱币,我都要设法了解它背后的故事,以发现它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为此,汪有民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加入了安徽省钱币学会,并先后在国家级和省、市级钱币学刊发表文章100余篇。

4

微信图片_20210623154220

“收藏红色货币,我觉得很有意义。”汪有民表示,通过收藏和研究,有助于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感悟到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不易,增强了爱党爱国情怀,提升了自己的党性修养;通过举办“红色货币展”、“苏维埃文物展”,宣传红色历史,让大家都能受益,营造“红旅小镇”创建氛围;可以传承红色家风,让孩子们保持红色家庭本色。

为支持木塔乡创建“红旅小镇”,汪有民已向该乡“红军纪念馆”捐赠苏维埃货币等文物30余件。(安徽日报党媒云记者 冯长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