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太和李兴小桔梗走向大世界
来源: 冯长福 2021-06-10 17:00:34 责编: 喻寒松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太和县李兴镇大力发展桔梗特色产业,已形成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跻身农业农村部评选的“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行列。

坐落该镇的太和县利民中药材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桔梗加工和出口的龙头企业。走进公司的生产车间,只见数十名身穿白褂头戴白帽的工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忙碌着,或给桔梗去皮,或将桔梗劈丝。

“最近这段时间,农村忙于收割小麦,也是桔梗销售的淡季。在秋冬旺季,企业六个车间同时生产,数百名工人同时上班,场面非常壮观。”利民公司负责人屈海防介绍,“厂里的工人大部分是本镇人,有的都干好多年了,手艺熟练的一月收入能拿到5000多元。”

“去年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销售额也突破1亿元,产品主要销往韩国及国内东北市场,其中销往韩国有近2万吨。”屈海防告诉记者,“公司是1998年成立的,年产值从当初的1000多万元发展到现在的1亿元左右,每年带动周边300多名村民就近就业。”

如果说利民公司是桔梗加工的“老牌企业”,那么,位于这个镇张楼村的太和县达润食品有限公司,则是桔梗加工业的后起之秀。该公司负责人、今年41岁的尹奎告诉记者,他干桔梗营销工作已有近20年,以前叫桔梗收购站,直到2018年才成立公司。

“以前,桔梗多是清洗之后打包,作为原材料卖出,附加值很低。现在,卖的是加工而成的桔梗菜。您瞧,经过清洗、刮皮、劈丝、晾晒、泡制、真空包装等一系列工序后,一袋袋80克装的桔梗菜,便走下生产线。”尹奎说,产品主要在太和县本地和阜阳市销售,2020年销售额达到300多万元。

桔梗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种植、田管、采挖,到清洗、去皮、劈丝等,均需要人工操作。据了解,常年在达润食品公司务工的村民有十几位。

村民昝月荣曾在外地打工多年,自2019年开始到达润食品公司上班。她告诉记者:“一年工资收入大概2万块钱,上半年桔梗加工淡季,还可以忙忙自家地里的活。在家门口务工最大的好处是,能照顾老人和孩子。”

​桔梗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又名“小人参”,是我国传统中药材,有止咳、祛痰、宣肺、散寒等功效。在中药材市场,素有“中国桔梗在太和,太和桔梗在李兴”的说法。

“李兴桔梗以皮薄、根肥、色白、脆嫩等特点,倍受国内外客商欢迎。”李兴镇镇长裴玉飞告诉记者,目前李兴镇桔梗种植面积稳定在1.8万亩左右,从事桔梗种植、加工、销售的中小企业70余家,年加工桔梗10万吨,内蒙古、山东等地的桔梗也有一部分在这里加工出口;2017年李兴镇成为“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之一,2019年获评安徽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4

裴玉飞介绍,2016年至2020年,太和县政府积极支持李兴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还对种植大户予以扶持,对种植桔梗200亩以上的大户或企业,从当年种植起,第一年至第三年每年每亩补助600元,第四年每亩补助400元;对其从事中药材生产发展贷款所产生的利息,给予50%补贴。

在利民公司3200亩桔梗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片葱绿。“这几年政策好,县里给的种植补贴都拿到了,省里给的产业示范基地20万元奖补也拿到了。”屈海防对记者说。

位于李兴镇范寨村的太和县赛龙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530亩中药材,其中桔梗360亩。该合作社负责人谷家平告诉记者,他们种植的桔梗一部分供应利民公司,一部分卖到亳州中药材大市场。“两年生桔梗亩产量,一般在2000斤附近,按目前鲜桔梗每公斤5元的价格计算,亩产值约5000元,扣除各项投入,纯收入约3000元。”

“今年,李兴桔梗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桔梗产业再次迎来发展新机遇。”李兴镇党委书记李震表示,下一步要适应市场发展新趋势,抓好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桔梗深加工产品开发力度,进一步提高桔梗的附加值,同时加大市场开拓力度,让桔梗产品走得更远。(安徽日报党媒云记者 冯长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