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池州保护古树名木出新招
来源: 邓柱 冯长福 2021-05-21 09:24:46 责编: 喻寒松

5月10日,池州市贵池区里山街道双河村一棵树龄210年的细叶青冈受强对流天气影响,被大风吹倒。某财险公司经过定损后,决定承担这棵投保的古树救治费用。这是池州首个古树名木“综合保险”理赔成功的案例。

今年,池州市在省内率先为5105株古树名木投保,保险期间,这些树木因为意外事故、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病虫害、自然老化等因素遭遇损伤,施救费用将由保险公司承担。

4月下旬,贵池区林业局与某财险公司签订了古树名木首单综合保险。根据保险协议约定,按每年100元/株的标准,为538株古树名木投保。保险期间因意外事故、气象灾害、病虫害等因素造成古树损失、施救或造成第三者伤亡、财产损失等费用,均可由保险公司按合同约定负责赔偿。

贵池区古树名木资源丰富,数量多、历史长、种类多样。“全区现存古树名木538株,其中树龄500年以上一级古树11株、树龄300至500年二级古树114株、树龄100至300年三级古树413株。”贵池区林业局局长陆升表示,近三年来,区林业部门已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00余万元,保护修复42株,有力强化了濒危古树保护力度。

池州市各县区林业局积极与保险机构对接,古树名木综合保险工作有序开展。东至县是一个山区大县,境内山峦迭起,群山连绵,物种丰富。该县林业局局长吴成模表示,经过全面详细的普查,全县现存古树名木1160株,其中一级古树16株、二级古树203株、三级古树941株,古树群10个。

东至县林业局积极与某保险公司对接,经充分协商,双方于5月10日签订《东至县古树名木综合保险承保合同》,为全县1160株古树提供了1700万元风险保障。

古树名木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价值,是研究自然与社会等多学科领域的活标本、活文物,也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在青阳县陵阳镇分流村,村口处的一棵千年古银杏,是当地的一大景观,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村民金敏说,分流村的银杏古树,一到深秋时节金黄色的叶子非常漂亮,保护银杏古树,有利于发展乡村旅游。

池州市古树名木资源丰富,种类多样。“全市现有百年以上古树名木5105株,其中名木3株,1级古树83株,二级古树974株,三级古树4045株。”池州市林业局局长王枞红告诉记者,位于青阳县酉华镇二酉村老屋组的“檀公古树”树龄超1000年,2018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国林学会联合命名为“中国最美古树”,是全省获此殊荣的3棵古树之一;九华山闵园凤凰松,史载见于南北朝,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如今仍然枝挺、枝繁叶茂、苍翠,成为古今众多诗人、画家、摄影家的赞美诗和优美画幅中的主角。这些古树名木提升了池州旅游知名度,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古树名木能够购买保险,得益于它们都有自己的“身份证”。近年来,池州市通过开展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建立资源档案,运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将5105株古树名木信息录入全国管理系统,实行挂牌保护,统一制作“身份证”,载明学名、科名、树龄、管理人、养护措施等信息,动态更新古树名木生长因子、保护现状。

“古树名木的‘年纪’一般都比较大,存在各种需要救治的‘病症’。”王枞红表示,这些古树名木饱经沧桑,碰到台风、雨雪等恶劣的天气,极容易发生事故,危及周边建筑和人畜、车辆安全。“下一步,市县林业部门将积极谋划创新森林保险产品,通过政企联手,借助保险杠杆作用,扩大政府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古树名木风险管理,为池州生态系统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搭建坚实的屏障。”(通讯员 邓柱 安徽日报党媒云记者 冯长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