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的王立平,1989年8月师范毕业以来,一直坚守在乡村教育一线,至今已有32个年头。30多年来,他用真诚关爱学生,用爱心播撒希望,将汗水流淌在乡村教育这片沃土上,先后担任六安市裕安区狮子岗乡查婆店小学教师、教导主任、杨店小学校长和独山镇中心学校校长,现任苏埠镇中心学校校长。
王立平勤奋治学,躬耕教坛,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同事的敬佩、家长的信任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他先后荣获“六安市教坛新星”“六安市学科带头人”“六安市师德标兵”“六安市先进工作者”“皖西好老师”“皖西名校长”“江淮乡村好教师”“安徽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2012年被评为“安徽省先进工作者”,2014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获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TCL烛光奖”,2016年获“安徽省特级教师”荣誉称号。如今,他已是高级教师,担任安徽省高级教师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委专家库成员,六安市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六安市四叶草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兼职裕安区总工会副主席。2014年创立“六安市王立平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工作室领衔人。
爱学生,甘为孺子牛
王立平工作30多年来,一直在追求做老师的最高境界。他以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信条教育学生,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要求自己。他坚守的信条就是“爱”,始终倡导“大爱无痕,润物无声”的教育理念。
从跨上讲台的那一天起,他就立志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他或埋头于教育专著,或徜徉于文学海洋,在阅读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为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2007年起,他先后获得多项教学荣誉,并享受“裕安区政府科技津贴”。
30多年的教学生涯,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坚持以身示范,做学生的榜样。每天早晨,与值日生一起开门,进教室做值日;和孩子们见面,总是面带笑容;衣着朴素、面容整洁……这些良好的言行收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班里的孩子们爱劳动,有礼貌,举止文明,落落大方。为了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他阅读了1500余本中外名著和童话故事,并把精彩故事说给孩子们听。业余时间还自学二胡、笛子等乐器,尽可能丰富“课堂语言”,为山区孩子带来艺术熏陶。许多同学因此爱上了音乐,有的还能作简单的演奏,偏远的农村学校从此充满了生机。
2004年春,王立平因做胆囊切除手术住院。每到傍晚,手机铃声不停,其中大多是学生打来的,他们一句“老师,我们想你”总让他热泪盈眶。十天后出院回家,他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54颗写满字的鸡蛋,每颗上都有一句不同的祝福。望着围在他身边的54张笑脸,王立平流下了幸福的泪水,更坚定了他扎根乡村的信念。
他善于从一些平凡的小事中看到孩子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以鼓励和表扬。李XX同学是独生子,家庭条件优越,算是家里的小皇帝。家庭作业天天不完成,早晨经常迟到,与其他同学关系也不融洽……是老师很头疼的学生。后来,这个学生慢慢变了,不但守纪律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只是因为在一次语文课堂上受到了王立平老师真诚的鼓励。那是一节有关历史故事的课堂,王立平在课堂上说:“谁知道这个故事?”李XX慢慢举起了小手,老师将信将疑地点了他的名字。待他讲完后,王立平欣喜地说:“李XX同学讲得怎么样?”同学们说:“好!” “好在哪儿?”有的同学说故事讲得流利,有的同学说声音响亮。王立平真诚地表扬说:“李XX,老师为你今天的表现点个大赞。你能够大胆站起来讲故事,很勇敢;你记忆清晰,讲解生动,说明你很有学习潜力。只要努力,你一定会很优秀的。”下课后,王立平又单独找他谈话,在肯定他优点的同时,说:“如果早晨不迟到,多读书,你的语文成绩一定会提高的。”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迟到过,作业也能按时完成,学习成绩也提高了。鼓励的语言就是这么强大,赏识教育在王立平这里得到很好地体现。
师爱浓浓,师爱绵绵,师爱源于父爱,又胜于父爱。王立平爱孩子还体现在关心孩子的生活上,有一位女生王X,穿着脏、破,还有爱拿别人东西的坏毛病。经了解,她父母离异,又有了继母,兄妹3个,她是老大,每天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洗衣服,洗完衣服就到上课时间了,早晨根本不吃饭。所以,她爱偷拿同学的零食零钱。王立平知道这些以后,每天早晨买两个小饼给她吃。后来,又给她买了新鞋,经常把其他老师家孩子的干净旧衣服给她穿。后来王X变得活泼了,上课也能积极发言了,身上的坏毛病改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现在已经成为某报社的一名记者。一位好的老师,把梦想的种子放在孩子们的心田,并给了他们远航的风帆、飞翔的翅膀。王立平就是一位这样的好老师。
爱学校,敢当拓荒牛
爱岗敬业,赤诚奉献。王立平一直践行为民服务宗旨,他风雨兼程,俯首躬行,为学校的发展操心操劳,践行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
从1989年至今,他全身心地奋斗在教育教学第一线,超负荷地承载着教学任务。前几年,他几乎承担了学校所有对外的语文公开课教学,所教的高年级课程成绩一直在全乡名列前茅。1995年秋学期,因工作出色他被任命为学校教导主任。1997年,乡里要接受国家级“普九”验收,他一个人承担了学校及全乡“普九”和“扫盲”资料整理工作。学区内各个年龄段人员的登记表,全乡的统计表,在校学生花名册,十几种表格,粗略估计,他填写过的、统计过的表格,堆起来足有两米高。1996年整个冬天,他白天上课,晚上整理资料,几乎没有睡过一个整夜觉,每天都熬夜到凌晨两三点。这一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99年,他被派到一所偏远的村小任校长,一干就是三年。在这三年时间里,他以校为家,独自带着上小学的儿子住在学校简陋的宿舍里。妻子在乡里的街道上做小生意,他也无暇帮忙。为了节省护校经费,他既当校长,又做校工,日夜工作在学校,同事们都戏称他为“全职校长”。
2002年,组织上安排他到中心小学任分管教学副校长,兼任教导主任。15个班级,700名学生,只有23名教师。每学期开学分课是最艰难的事情,教师不足,课分不掉,没人认领的课程最后都由他包了。
2006年8月,组织上把他调到偏僻的杨店小学担任校长。刚到杨店小学,呈现在眼前的是:离公路约100米的荒岗上,十来间平房孤零零地矗立在那里。学校没有水泥路,没有绿化带,办公室不通电,食堂没有自来水。他东奔西走,多方争取,一学期下来,解决了两件事——水和电。那年他在期末工作总结中写道:“杨店小学是一张白纸,虽然一穷二白,但是通过我们的双手可以绘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2007年春,通过争取区教育局支持,杨店小学修好了校园内的两条水泥路。他又带领全体老师栽树、种草,校园内渐渐呈现出一派生机。2008年,区体育局为学校修建了篮球场,添置了体育器材。近年来,该校又新建了一幢1300平方米的教学楼,原来的平房教室经过加固后作为实验室、图书室等附属用房。学校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班班通全部安装到位,硬件设施基本上可以与城区小学相媲美。学校环境好了,上学的学生多了,老师们工作积极性也提高了。现在,当地人都说:“杨店小学就是狮子岗的城北小学。”
2010年,杨店小学进入“标准化学校”建设阶段。想着学校硬件设施将得到极大改善,想着孩子们能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学楼里学习,王立平兴奋得夜不能寐。然而不幸却悄然降临:父亲被查出胃癌晚期,住进了六安市人民医院。两个弟弟在外地打工,母亲年迈,照顾父亲的重任只好落到了他一人身上。他只得学校、医院两头跑。每当去医院,父亲总会用微弱的声音问:“学校忙吗?”“不忙。”可是看到他来去匆匆的脚步,父亲总是催着他快回去。特别是最后那段时间,父亲嘴里催他走却又期盼他留下的眼神,每一次都让他心碎。然而,祸不单行,父亲去世的第三天,母亲又呕吐不止。送到医院一检查,胃癌晚期的诊断结果让他再一次接近崩溃。医生说她最多只有三到五个月的时间。刚刚失去了父亲,母亲又将离去,王立平咬牙强忍内心悲痛,再次撑起家庭和学校的责任。五个月后,母亲也走了。回想父母几十年的含辛茹苦,王立平悲痛难忍,常常在梦中哭醒;想到他们健在时的声声叮咛,想到他们临走时期盼的眼神,王立平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自从走上教学管理岗位,他所管理的杨店小学、查婆店小学、独山镇中心校等单位,在“文明创建”、教育教学质量、“校本教研”等方面多次受到区市级表彰,获得“裕安区教科研特色学校”、“裕安区校本教研示范学校”、第五、第六届“文明单位”、六安市第七届“文明单位”等光荣称号。2015年,国家督学、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总督学李明阳对杨店小学所取得的成绩大加赞赏:“一所村小能做到如此精致,着实不易!”
爱教研,勇做老黄牛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他深信:教学离不开教研,教学是实践,教研是深化;教学是教研的前提和基础,教研是促进教学腾飞的翅膀。多年来,王立平每学期都坚持在学校乃至全乡至少上三次公开课,每一学年,坚持听100节课。厚厚的6大本听课笔记,好几十万字,是最好的例证。每次听课回来,他总是把听课所得,以汇报课、讲座、反思文章等形式分享给其他老师。
当前,农村小学最缺的是教师,尤其是青年骨干教师。为了培养青年教师,王立平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一方面,把专家请进学校,区教研员和城区的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都是他邀请的对象。请他们到校与老师们同台上课,再坐下来共同研讨、交流。另一方面,把教师派出去,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和经验。凡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学习活动,只要有机会,他都会派教师观摩学习。通过学习交流,老师们更新了理念,开阔了眼界。
2002年,狮子岗乡组织首届小学语文、数学优质课比赛,王立平获得了小学语文学科第一名。2003年,第二届比赛,他所在学校的华恩、陈俊、胡时宝囊括了小学语文前三名,方先菊、王厚禄获得了数学冠、亚军。狮子岗乡也终于有了参加区、市级教学比赛的选手。2007年秋,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学业务大练兵”给教师提供了展示平台,学校9名教师有4位老师被评为“裕安区教学能手”,而他,获得了“六安市教坛新星”光荣称号。
2014年10月,在六安市总工会的领导下,他成功创建“六安市王立平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六安市首批“劳模创新工作室”之一。自工作室成立以来,他带领全体成员潜心教学教研,悉心指导青年教师成长。在他的带领下,出色完成中央教科所“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小学作文与阅读个性化研究”的子课题《学生读写结合实践的个体性、差异性、多元性、创造性研究》《“语文素养养成视野下的阅读教学研究”》《德育与小学数学课程融合的实践研究》《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等国家、省、市级课题。在他的指导下,有近40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各级CN刊物上发表,近百篇学生习作获奖或在各级各类刊物刊登。杨安全、龚俊、华恩等15位老师在区、市级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文梅、胡世宝等6位老师成长为市、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工作室”还辐射石婆店、独山、狮子岗、城南等乡镇,让20多所学校受益。
2018年,他领衔创办“六安市四叶草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三年来,他带领团队成员义务为农村及城区学校的留守儿童及其家长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家庭教育辅导、困难帮扶等,活动覆盖裕安、舒城、霍邱、霍山、金寨等县区,受益孩子2000余名,直接受益家庭1000多户。
2013年起,他兼任裕安区教师进修学校培训讲师,先后应邀在淮北师范大学、合肥师范学院、皖西学院、舒城师范、霍邱县教师发展中心、浙江省江山市教师进修学校等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
伏首教坛做“三牛”,初心如磐育桃李。三十多年来,王立平就是这样把责任与担当扛在肩上,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始终不忘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为家乡的基础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甘做“人梯”。(丁美科 赵宇 程宝发 祝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