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协会会员已有138户,虾稻共养面积近2万亩。”日前,肥西县生态立体水产养殖协会会长王世华告诉记者。
2018年,由肥西县官亭镇王世华、徐应权、高晋凯等几位种植大户牵头,成立了肥西县生态立体水产养殖协会,旨在通过传统农业结构的调整,增加稻米的产量和提高质量,会员为拥有50亩以上规模的种植户。
“肥西县西北部的官亭、铭传等乡镇属于淠史杭灌区,是传统的水稻产区,但由于地处江淮分水岭,受客观条件的影响,稻米产量一直以来不高,多少年来,农民期待改变这一状况。”王世华说。
2017年,肥西县农业主管部门带领种植大户去湖北学习虾稻共养方法,由于当时龙虾行情很好,稻虾共作迅速在这里展开。据介绍,目前官亭镇稻虾共作共有近6万亩,约占肥西县1/3,初步具备了规模化生产的条件。
协会副会长徐应权告诉记者,刚开始稻虾共作时,即便龙虾养殖为每亩增收200-300元,但水稻的产量并没有提高,因为新平整的土地缺乏养分,水稻的收益仍处于保本状态,如果遇到自然灾害或者是当年龙虾行情不好,种植户肯定会蒙受损失。
为了更好地发挥土地效益,协会在全国各地寻找既适合本地种植,又能增加产量的良种,几经波折,终于和广东的一家农业企业“牵手”,该企业提供良种,长年提供技术支持,并以每斤高于本地市场价0.3元的价格回收稻谷,而且不是“以量定产”,是有多少要多少。每年由协会向会员统一供种,并统一收购稻谷,再运往广东。对于协会100多个会员来说,无异于重大的利好消息,这样的“订单农业”,要求种植户在自家的土地上,一门心思地追求精耕细作,越是精耕细作,越是效益明显。
为了切实保障种植户的利益,协会每季度例行邀请专家来举办培训会,遇到自然灾害、病虫害等突发情况,更是第一时间请专家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
随着产量的增加,为了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协会几位种植大户联合办起了精米厂,并依托会长王世华原有的肥西世华粮油贸易公司,对外销售优质虾稻米,近两年销售势头非常好,已达到供不应求的状况。
持续的销售向好促使协会的大户们产生了品牌意识,他们注册了“翰鹏”虾稻米专用商标,通过传统商业途径和新型电商有机结合推广,并不断在全国各地农交会上“亮相”,期待将之打造成为肥西农产品响亮的品牌。
协会的良好运作得到了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官亭镇政府早在2019年就制定了《万亩稻虾共作示范基地建设方案》,根据方案,该示范基地将达到省级现代化农业产业园标准,实现农业年产值5亿元,亩平均增产近3000元收入。为确保协会在带动农户共同致富方面所发挥的特殊作用,政府在协会的活动经费、农技指导、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都给予相应的扶持政策。
“协会不收会费,目的是以大户带动小户,形成产业综合体,增强传统农业抗风险的能力,并逐渐向着现代农业方向发展,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谈起未来,王世华信心满满。(安徽日报党媒云记者 李伟 通讯员 张宏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