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为基层“卸担子”,替政府“补漏子”——铜陵市探索引入专业社会化服务进村入户
来源: 王逸群 吴卓泰 2021-04-01 09:31:49 责编: 喻寒松

安徽党媒云

“社工给我体检、理发,还常来串门,我非常满意!”日前铜陵市郊区老洲镇高沿村社工站挂牌,作为首批享受服务的村民,五保户李昌玉高兴地说。

记者了解到,为助力乡村振兴,铜陵市积极探索“社工+乡村”的服务模式,把专业的社会化服务引入乡村,既解决了基层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也为群众提供了更好的生活体验。

为基层组织“卸担子”

高沿村位于老洲镇最东部,下设12个村民组980户,总人口2498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村民和困难群众迫切需要更多社会服务,但村里缺少相应的能力和力量,迫切需要专业社会组织入村开展服务。”郊区民政局老龄办主任佘海兵说,根据计划,他们决定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引进专业化社工组织在该村开展服务试点,费用为一年10万元。

“我们联合高沿村成立‘出彩益栈’社会服务站,配备服务站站长1名、专职社工1名以及督导1名。”项目负责人朱延胜介绍,他们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村内散居五保户、高龄空巢老人,服务内容为定期访视、生活照料、社会参与、支持网络搭建等。此外,他们还计划搭建村民社区参与平台,每年开展不少于4次的村庄节庆活动,建立“村民学院”,开展社区社会组织能力提升培训等,“截至目前,我们已服务五保户、空巢老人百余次,为全村举办了3场节庆活动。”

“社会工作者协助乡村开展工作,有效破解了基层人员少、服务力量弱的问题。”佘海兵说,下一步他们将在辖区8个乡镇建立社工站,为老幼群体提供社会化服务。针对村一级,将继续在高沿村试点,争取总结出更多经验再推广。

为民政部门“查缺补漏”

城乡低保工作服务对象特殊、社会关注度高,审核发放的资金量大,而且都是群众的“生存钱”“救命钱”。如何精准识别低保对象,科学合理的用好低保资金,是广大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为破解工作难点,有效杜绝违规行为,铜陵市义安区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城乡低保核查。

“根据民政部门要求,我们要对全区新申请低保对象按30%入户调查、对西联镇在册低保对象进行年度核查,共计1300户。”铜陵市春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毕琛介绍,他们负责的核查内容包括:家庭户籍信息和人口情况、是否与村干部有亲属关系、种养殖情况等。调查采取与申请对象面对面交流的直接调查和走访邻里、查阅资料的间接调查方式,实地核查结束后将在10日内出具汇总表,交至区民政部门进行审核。

在入户过程中,毕琛发现不少低保户对政策了解并不清楚。“郊区大通镇民福社区洪光福,家庭很困难,他的儿子有重度精神病是低保户。”毕琛向记者介绍,前往核查时,他们发现该户条件符合民政部门临时救助标准,于是帮其向镇民政办申请了3000元临时救助金。

“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低保入户核查,是对政府购买服务模式的一次探索。”义安区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全面入户核查,为民政部门审批、复核提供依据。同时,也规范和完善了城乡低保工作流程,提升了低保对象的政策知晓度。

为脱贫解困贡献力量

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社工力量也曾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我们承接了铜官区2020年‘脱贫解困’救助项目,在开展物资救助的同时开展心理疏导、能力提升和亲情陪护等服务。”铜陵市“与我同行爱心协会”负责人陈莉说,为更好服务困难群体,他们招募了爱心车辆2辆、志愿者54人,对上百名服务对象开展走访调研,评估了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制定了帮扶方案,有效缓解服务对象因遭遇突发紧急事件或意外事故而导致基本生活陷入窘迫困境的状况。

为充分整合社会组织力量,该市还对不同行业和具有一定优势、实力的社会组织进行全面梳理,依据贫困村服务需求引导百余家社会组织组建24支扶贫志愿服务团队,实施“一对一”对口精准帮扶。如市花卉盆景协会突出扶贫与扶智并重,采取开办讲座、现场操作演示、指导盆景制作、代购种苗、上门跟踪服务、帮助销售以及直接安排就业等系列举措,指导帮扶30余户贫困家庭利用闲置的土地实施苗木花卉种植,摆脱了困境。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该市社会组织先后开展扶贫活动600余场(次),累计募集并投入扶贫资金2500余万元,实施扶贫项目87个,帮扶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6万余人(次)。(安徽日报党媒云乡镇融记者 王逸群 通讯员 吴卓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