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灵璧县灵城镇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发挥“头雁效应”,凝聚党群连心活水,以高质量党建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启动乡村发展“强引擎”,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建强党组织 育强领头雁
“众雁高飞头雁领,一花先放众花随。”农村工作开展难,主要难在党员、干部、村民代表与群众之间存在隔阂,为打破这一困局,灵城镇积极探索网格党员联户工作机制,每名党员联系10户村民,联户党员负责本网格的大小事宜,如有不能解决的难题,再上交到村里,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
党员干部带头干,群众争先抢着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各村党支部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发动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整治工作中,村庄环境不断改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镇各村150余名党员第一时间向党组织递交请战书,申请到疫情防控第一线执勤并自发捐款捐物共计2万余元。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党员、村民代表成了“义务兵”;建设村角公园,党员干部带头,村民自发参与。
壮大集体经济 打造特色产业
如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让群众钱袋子鼓起来,是灵城镇党员干部思考的事,也是会议上强调最多的事。目前,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水果种植面积50余亩,粮食播种面积16.47万亩。罗田牡丹园、金润葡萄园、碧禾有机蔬菜、界沟茼蒿和油桃、山西和周田花菜、刘赵贡菜和花菜、亢田生猪养殖等独具品牌,特色彰显。与此同时,灵城镇党委政府广开思路,开拓进取,深入贯彻“两县两区一基地”发展思路,投资2748万元建设1.8万亩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园。加速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用基地建设,该基地建成后将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工供用基地。
提升人居环境 打造美丽乡村
按照“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工作要求,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去年,全镇共清理沟塘17口、沟渠9.2公里,转运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240吨,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3223人次,拆除乱搭乱建140户、无功能建筑1720平方米、残垣断壁55处,清除废旧广告牌556个,完成装配式化粪池建设1356户,砖砌式化粪池建设1163户,公厕建成并正常投入使用106座。
唱响文明旋律 谱写文明新篇
灵城镇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以“严党风、抓政风、淳民风、正村风、美家风”五风建设为抓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着力打造集党建引领、党风政风、村规民约、文明礼仪、文化传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阵地平台,吸引群众参与到文明实践中来。建有志愿者服务站、道德讲堂、乡贤馆、农家书屋、书画写作室、文化活动室等文化宣传阵地,成立“五老乡贤志愿服务队”参与民间事务的调解、监督和服务,倡导文明新风。特别是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镇文明实践所定期开展各种培训,课程丰富多样。
如椽大笔绘蓝图,美丽灵城谱新篇。下一步,灵城镇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依托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用基地,大力发展现代观光农业、果品采摘、农事体验、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把“美丽乡村”转换成“美丽经济”。(殷博)(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