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萧县刘套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不断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规模,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农业发展规模化、产业化效益初显,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保障粮食安全 守好“粮袋子”。该镇严守耕地红线,对违法占用基本农田建设的行为严厉打击。不断推进和巩固规模化标准化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投资400余万元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及修缮农田水利设施,增强了农户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结合“服务送到家”活动开展,让村党组织、职能部门及涉农企业主动发挥作用,从良种供应、耕种播收、化学防治、订单回购到粮食仓储的全过程提供支持指导,帮助农民种出好粮食,卖出好价钱。加大对粮食种植企业、加工企业的扶持,培育了以先锋合作社、兴农粮食加工厂、彤琦面粉厂为代表的优秀企业,实现了粮食“产供销”一条龙,有力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融入乡村振兴战略。
突出品牌打造,优化“果盘子”。该镇充分发挥“水果之乡”的优势,加快优质桃苗、葡萄、水晶梨等特色产业发展,打造一批有较高知名度的水果品牌,增加了产业附加值。同时依托当地企业带动相关产业规模扩张和效益增加。积极推广“公司+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农民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展,实现小农户和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形成共发展、双赢利的发展机制。
强化主体带动,充实“菜篮子”。当地还积极利用县域农业发展扶持政策及该区位优势,不断丰富蔬菜种植品类、扩大种植规模。依托成熟的农业企业,通过“村委会+合作社”联建的方式,建设高标准蔬菜大棚、冷库、仓储基地等配套设施。探索实行线下配送、线上营销的方式,以周边城市需求较大的芹菜、青椒、西红柿、羊角蜜等蔬果种植为主,采取错峰种植、订单种植、技术指导、统购统销等方式,实现了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实现增产增收。采取“土地托管+资金入股+务工增收”的复合型带动模式,积极引导农户参与,真正实现了“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务工不出村”,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调动了周边群众发展蔬菜产业的积极性,实现了连片增收。
推广科学养殖,丰富“肉盆子”。该镇落实上级扶持政策,发展畜禽养殖业,镇畜牧、环保、检疫、工商等部门成立联合工作组全程现场指导,扶持好专业养殖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指导养殖户按照环保要求建设标准化粪污处理设施。积极引导家庭农场发展生态养殖业,鼓励其他种养大户申办家庭农场,帮助有意愿的困难户发展特色养殖,有效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李康)(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