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十四五”我省计划造林600万亩
来源: 王逸群 耿文英 汤晨琛 2021-03-17 09:18:08 责编: 喻寒松

记者从日前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我省森林面积已达6262万亩,森林蓄积量超过2.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0.22%。“十四五”期间,我省5年计划完成造林绿化6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1%,湿地保护率超过53%,森林蓄积量增至2.9亿立方米。截至3月10日,今年全省植树造林40.7万亩,约占年度计划任务的101.8%。

完善林长制考核机制

第40个“植树节”前夕,颍泉区伍明镇镇长、镇级林长周皖青又坐不住了。在辖区内黑茨河沿岸巡查过程中,她边走边看边指导,不断督促镇村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挥护林员作用,抓好森林防火和日常巡查监测,杜绝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

“我省作为全国唯一的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取得了一系列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并入选中国改革2020年度十大案例。”省绿化委员会副主任、省林业局局长牛向阳在发布会上介绍,我省设立了30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确定90个体制机制创新点,成立了省林长制改革理论研究中心。在林长制改革牵引下,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成果得到巩固提升,“五绿”协同推进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林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目前,全省累计完成林权抵押贷款233.2亿元,政策性森林保险实现了全覆盖。

日前,党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推行林长制”。为此,“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建立重点功能区省级林长制度,推进示范区先行区建设,加快林长制立法工作,着力实施“五大森林行动”:加强生态保护的“平安森林”行动,提升生态质量的“健康森林”行动,实现生态价值的“碳汇森林”行动,发展生态产业的“金银森林”行动,优化发展环境的“活力森林”行动,全面提升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同时,完善林长履责和林长制改革绩效的考核评价机制。

实施四条生态廊道建设

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大力推进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生态廊道和皖西大别山、皖南山区生态屏障建设。”

“全面实施四条生态廊道建设工程,是‘十四五’期间我省全域性的林业生态建设重大工程,涉及到16个市和各县(市、区)。”省林业局副局长齐新告诉记者,该建设项目主要任务是,从今年起到2023年,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两侧各15公里范围内的宜林荒山荒坡荒地全部植树造林,两岸废弃的码头、厂矿和沿线的滑坡山体、裸露地块全部完成复绿,实现宜林还林、应绿尽绿,并同步开展全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到2025年,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沿线的城镇、乡村基本达到省级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标准,森林质量持续提升,各类自然保护地和湿地得到有效保护修复,形成生态廊道。在着力打造四条江河水清岸绿、城乡共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廊道同时,分别带动长江流域、沿淮和皖北地区、江淮分水岭地区和皖西大别山区、皖南地区生态保护修复,整体提升全省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严禁占用耕地造林

为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今年以来我省多次强调坚持科学造林绿化,明令禁止违规占用耕地植树造林,并且作出了“六个不”的规定:铁路、公路和河渠两侧用地范围外是耕地的绿化带宽度不得超过5米,县乡道路两侧外围是耕地的绿化带宽度不得超过3米;对超标准占用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植树造林的,不批准造林规划设计,不核实和验收造林绿化面积,不承认植树造林实绩,不享受林业奖补政策。

同时,坚持“不与粮争田、不与林争地”的原则,在粮食生产区域进一步完善提升现有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功能,对农田林网建设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规范,积极支持和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依法依规巩固完善退耕还林成果。(安徽日报党媒云乡镇融记者 王逸群  实习生  耿文英  汤晨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