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全力打通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全关节
来源: 程茂枝 2021-03-09 16:34:27 责编: 喻寒松

聚焦“最初一公里”,切实推动农产品源头分级;加速传统农业数字化改造,解决“销售难”;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正在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一口气提交了好几件关于农业的建议,打通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农业生产全关节。

“从我们调研的案例看,初加工可以大幅降低产后损失率,对小农户的直接增收效应非常明显。”赵皖平说,这种产地初加工的需求和实践,在一些新型电商推动农产品上行的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电商平台和“新农商”们,在实践中不仅“生长”出了各种具体标准,引导供应链根据农产品的大小、品相等进行分级,也在生产环节主动探索相关标准,带动产业标准化发展和农民增收。

赵皖平建议,“结合市场性、科学性、可执行性等多个维度,建立源头分级标准。比如电商平台拼多多联合江苏淡水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探索制定长三角的螃蟹分级标准,就是在多地政府支持下,共同推动的。”他表示,“最初一公里”的各种措施,应该配合“最后一公里”战略,形成“超短链”,让“农田”直连“小区”,在农民收入增加的前提下,让农产品以更新鲜、更实惠的价格抵达消费者手中。

2019年,国务院出台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发展农村数字经济,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对此,赵皖平建议,要加速传统农业数字化改造,解决“销售难”。“建议政府联合电商平台和研究机构,大规模培养既懂电商也懂农业的新农人。”他建议,政府可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并给予新农人一定补贴,电商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发运营公益课程,研究机构负责开发农产品技术和行业发展课程。“以这些新农人为节点,联合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对农业供应体系进行标准化的整合与提升。”

此外,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快推动田间地头的冷库仓储建设,并指导新型电商平台对农产品专用物流体系进行整合优化,通过规模效应和模式创新,持续降低物流成本,解决“田间地头直达餐桌”的关键堵点。“各地政府也要多利用各种新型电商平台打响区域品牌,平台可以利用技术优势,有效地将品牌效应放大,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更好地解决农产品销售难。”

农业如何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机遇?赵皖平建议,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以拉“长”长板、做“优”优势为目标,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打造农产品加工集群。结合各地产业发展实际,连片规划、成片推进,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基地,以大基地集聚来打造优势主导特色农产品板块。此外,还应以产地为依托,支持培育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和物流配送企业,加大产地预冷、分拣包装、仓储保鲜等设施建设,完善农产品流通设施。(安徽日报党媒云乡镇融记者 程茂枝)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