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流村位于广德市卢村乡东南部,走进村庄,“幸福唐流”村标随处可见,干净整洁的房屋、宽敞明亮的道路、村民挂满笑意的脸庞,无一不在诉说他们的幸福。即使远居山坳,也不影响一系列荣誉纷至沓来。很难相信,十几年前这里还是环境脏乱差、经济条件差的代名词。
这里为何会有如此“蜕变”?省三八红旗手、村党组织负责人刘长英,这位扎根当地11年的女书记将唐流村的“幸福密码”归结为——坚持党建引领。
“三个节点”压实村级党建职责
唐流村以“14598”(有事我就帮)、一个村级党建品牌锻造为中心,全年把握年初、季度、年终三个节点,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推进、同落实,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压实党建职责。年初根据乡党委抓党建工作的具体任务要求,条目化排列本村党委全年党建工作目标,并向全体党员传达到位,凝聚落实合力。村党委每周召开党委会,每月向各支部开具党建工作提示单,明确党员学习重点、宣传重点等,每季度对党员发展、党员管理、党组织生活开展情况进行自查并及时整改。年终利用春节党员群众集中返乡机会,广泛开展与党员群众的谈心谈话,征询意见建议,并认真撰写村班子和成员述职报告并开展年终测评。
“三个首创”优化基层组织建设
在广德市“标准化建设年”“全面达标年”“红色领航年”“融合创新年”等活动中,唐流村主动对标,目前已创成广德市首批“5A农村党组织”,村党组织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村组走访中吸收群众关于办公柜台过高的意见,结合党群服务中心搬迁,摒弃柜台式办公,改用开放式格局,实现村班子和办事群众面对面交流,建成全市首个“开放式便民大厅”,真正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结合当前农村党员外出务工多、人员流动性强的实际,将原有党组织转型为基础、服务、云上三种支部,成立全市首个“云上支部”,线上开展党组织生活,更加契合新时期党员需求。为全村无房、危房孤寡老人建设幸福院,改善其居住条件,组建全市首个“幸福院党小组之家”,采取“3+1”帮扶模式,1名村干部1名党员1名好人共同包保1名幸福院老人,进一步密切党群联系。
“三个紧抓”带好服务群众队伍
唐流村党委着力抓好两委班子、党员和村民组长“三支队伍”,进一步夯实服务群众基础。坚持发挥头雁领航效应,坚持理论学习,坚持召开民主生活会,坚持优良作风,积极为村民排忧解难,热情接待服务群众,耐心细致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党员入口上,吸收年轻有为、思想进步青年入党,严格按照“三联审三公示三票决”制发展党员;在党员管理上,严格落实党员量化积分制和“红黄榜”管理制;在党员教育上,对外出党员组织线上学习、视频讨论会,对年老体弱党员开展送学上门活动;在党员活动上,运营全市首个“爱心银行”,结合“红色星期六”、“党员固定活动日”等,鼓励组织党员累积积分赠送困难户,实现爱心帮扶,划分“党员卫生责任区”,党旗始终在全村文明创建、防洪防疫等急难险重工作领域高高飘扬。积极鼓励村民组长在美好乡村、征地拆迁、收缴农保医保等村级事务管理中发挥作用,一批优秀村民组长典型涌现并以好人、乡贤等身份受到市乡党委表彰。
“两个领域”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唐流村党委一直以服务全村百姓为根本宗旨,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树立文明村风两个方面,“软硬兼施”双管齐下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党委坚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着力在盘活存量资产、转变发展方式、狠抓项目上狠下工夫,3年集体经济10倍增长,年收入50万元,跨入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强村队伍。依托“两馆两堂一行一院”六大阵地建设,破解村级精神文明建设扎根难问题,其中,“新风堂”为群众办理红白喜事和其他村级文化活动提供集中场所,节约了群众支出,移风易俗“221行动”有效抑制了攀比之风;“万寿堂”作为全市首个以骨灰集中存放堂形式建设的村级公墓,真正实现生态安葬、低碳祭祀,并在全市其他乡镇推广;“好人馆”集中展示了全乡好人工作,为“最美卢村人”品牌和全市好人工作寻根溯源。(查未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