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村民呼吁保住身边的“乡愁记忆”——别让古树古井消失了
来源: 程茂枝 2021-02-19 14:26:38 责编: 喻寒松

安徽党媒云

 11

“从我记事的时候起,这棵柿树就这么大了。”2月17日,记者来到霍邱县乌龙镇黄大庄村的大舅家拜年,70岁的大舅带我去察看以前宅基地前的老柿树。“近些年没人在旁看护,树下面长满了杂草杂树,老柿树没有以前旺了,你看,那几个枝条已经枯死了。”

1

大舅家的这棵老柿树很奇特。在我的记忆中,这么多年,它几乎没有变化,要两个人伸开手臂才能将它围抱。当地的老人们坚信,它最少有100多年的树龄。最令人称奇的是它每年都还挂果,而且同时结出三种果实,一种大型圆柿子,一种小圆柿,还有一种鸡心型的小柿子。每到深秋,火红的柿子就像挂满了枝头的各式灯笼。

04

“还记得吧,你们小时候,每年秋天,你姥姥都会烘上满满一大缸柿子,等着你们来吃。”大舅的话把我的思绪也带回到童年。那时候,大舅家门前有片池塘,塘尽头就是这棵老柿树。品尝姥姥烘好的柿子,是每年开学后的一大期待。那种烟火熏过的柿子的味道至今难忘。

02

无独有偶,在记者老家,也有一个能勾起童年记忆的“老物件”——村头的老古井。“说起这个古井,可有年头了,我的爷爷来到这里时,它就在这里。现在大家都吃上自来水,没有用了,也就荒了。”2月18日,80岁的范老爹正在路边溜达,听我问起老古井的来历,絮絮叨叨说开了。

“这井最少有几百年了。过去,我们这个庄子有个地主庄园,叫做郭家庄园,这口井就是郭家后花园的浇花井。”范老爹说,这个古井在解放后几近废弃,上世纪70年代有一年遇到大旱,政府组织人把能找到的古井重新维修,这口井才得以重见天日。“挖了好几丈都没有见底,下面都是用大青砖箍的井壁,还挖出了好多马骨头。”

03

“可惜,现在没有人管理了,眼见着就要塌了。”顺着范老爹的指引,记者拨开草丛,在一片杂树林内找到了老古井。只见老井保存尚完整,上面布满青苔,青砖井壁上倒垂着许多根须,清澈的井水里还泅着几只青蛙,已经瘦得不成样子。“要是把这井盘包一下土,再维修一下,它还能用。”

正说话间,在县城生活的堂哥也回乡下拜年。“这口井可要保护好,看到他就能想起小时候的许多往事。”堂哥说,过去周边几个村庄的人都靠这口井吃水,大家都爱护这口井,他还专门请人包过井盘,并在旁边栽上树护住井盘。“如今要搞乡村振兴,一定不能把这些老物件丢弃了,这里面可承载着我们几代人的乡愁记忆。把它保护好了,也是美丽乡村的一景。”(安徽日报党媒云乡镇融记者 程茂枝)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