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泗县大庄镇织就村内养老幸福网
来源: 2021-01-14 10:47:36 责编: 何雪峰 胡明兵 张波

安徽日报

深冬时节,寒风刺骨,但位于泗县大庄镇东风村的惠民院内,却舒适宜人,80岁的苌云兰老人在空调房内悠闲地做着手工,她笑呵呵地说:“住在咱村里的敬老院,养老不离家,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近年,为满足数量日益庞大、需求愈发多元的养老期盼,大庄镇积极探索,多措并举,通过接老人回家、幸福食堂、村级敬老院等形式,率先实践“村内养老”模式,养老、居家两不误,为全面小康擦亮了幸福底色。

微信截图_20210114104523

倡导移风易俗,改变陋习接老人回家

“人老了就不中用了,不愿跟孩子住在一起,不想拖累孩子......”向阳村67岁的独居老人吴安详的话,是大多数老人的心声。百善孝为先。为切实改变这一不良陋习,近年来,大庄镇以扶贫工作为抓手,大力营造敬老孝老氛围,深入实施“孝道扶贫” “好婆婆、好媳妇表彰” “把老人接回家”等活动,先后表彰“好婆婆、好媳妇”169人,签订赡养协议143份,229名老人被接回家与子女共同生活,孝老敬老在全镇成为文明风尚。

“现在村里老人都和子女住在一起,儿孙都在身旁,每天忙忙碌碌的,打心底开心......”吴安详高兴地说。

微信截图_20210114104536

建设“幸福食堂”,打造居家养老新模式

中午到了饭点,和谐村的“幸福食堂”又热闹起来,20多位老人正在这里就餐。上前一瞅,菜品还挺丰盛。

2018年,为解决高龄贫困人口、孤寡老人和独守老人无人照看问题,大庄镇在和谐村试点“幸福食堂”,为村里上年纪的老年人提供三餐。“每人每天只需10元左右,就能吃到荤素搭配的营养饭菜,既方便又实惠。”食堂负责人欧礼峰介绍,自己曾在外务工,如今专职负责食堂工作,“开办3年多来,这里人气越来越旺,就餐人数从刚开始的十余人,迅速增加了一倍,深受老人喜欢。”

随着人数的不断提升,幸福食堂规模也扩建到120平方米,各种电器设备一应俱全,可以容纳40余人同时就餐。下一步,大庄镇将总结试点经验,扩大覆盖范围,让“幸福食堂”遍地开花,惠及更多老人。

推行“村级惠民院”,足不出村享受多元服务

前不久,位于大庄镇曙光村的一幢3层闲置办公楼经过改造,成了曙光村养老服务中心。运营时间虽不长,已吸引来22位老人。

“有床位能入托,这下吃饭、康复都不用愁了。”73岁的村民许志元说,他患有高血压,身边也没有亲人,“听说村里建起养老服务中心,不出村就能养老,我第一时间就去报了名。”

如今,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学生都到县里、镇上去读书,村里出现了不少留守老人无人赡养。大庄镇创新举措,把村内闲置的学校、卫生室等改造成村级养老服务中心,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还缓解了养老难题。于是,东风村惠民院、曙光村敬老院、万安村敬老院、向阳村敬老院等村级敬老院先后建成。

如今,大庄镇村级敬老院已覆盖全镇50%以上的行政村,入住各类人员160余人,实现养老、康复、医疗、娱乐一体化,足不出村就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全镇村民织就了一张村内养老幸福网。(姚三洋)(安徽日报驻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