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近年来,萧县官桥镇从人才构建、产业优化、精神面貌三个方面着手,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同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打造澎湃动力。
优化农村干部队伍,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打造乡村振兴的人才引擎。一方面结合各村运行状况和各村特点,选好配好乡村干部,加强对于农村干部的日常考核和培训,着力打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农村干部队伍。另一方面加强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结合官桥镇产业发展布局,开展科技下乡和技术培训工作,联合镇农技站、林业站、农机站、畜牧站等部门,组织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担任教师,采取一对一指导、手把手教学等方式进行技术培训,同时结合产业需求开展相关的职业技术培训,不断提升农民的技术能力,培养新型农民,推动农民增产增收。
着力发展特色产业,构建“特色农业+旅游经济”新模式,打造乡村振兴的产业引擎。官桥镇结合交通便捷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区域内皇藏峪风景区,将以草莓为主的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相结合,先后成立了洪光家庭农场、金月湾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多家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大力发展集观光、采摘、休闲于一体的特色产业,建成了800余亩草莓采摘园和3000余亩的山坡果林,让游客们“游千年皇藏、观十里桃花、采生态草莓、吃农家土菜”,探索了一条将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农民增收相结合的绿色发展之路。
不断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移风易俗,打造乡村振兴的精神引擎。陈规陋习和落后思想的存在,不仅影响着脱贫成果巩固,而且制约着乡村振兴。因此,官桥镇从两个方面大力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推进移风易俗,推进乡村的精神文化振兴。一方面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在各村兴建村民休闲健身场所和村民活动中心,组织开展送法下乡、道德模范宣讲、文艺演出、送影下乡、体育竞技等各项文娱活动,在各项活动中把中华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观念转化为农民群众的行为习惯和准则融汇其中,让更多的村民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化,促进农村文明新风的形成。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制度,让村民制定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针对大操大办、高价彩礼、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一系列不良风气、陈规陋习,探索可操作的奖惩办法,引导村民自觉向陈规陋习说“不”,让农民幸福生活更多的是“里子”的温馨,而不是只有“面子”的光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不能有‘大势已定、胜券在握’的念头,不能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想法,面对巩固脱贫攻坚胜利成果和助推乡村振兴的工作融合中,官桥镇将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披荆斩棘成大道’的闯劲,以人才、产业和精神三大引擎为主要动力,努力推动农村更美、农业更强、农民更富,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官桥镇党委书记胡传伦说。(赵雪涛)(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