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旌德县始终将质量强县作为县域经济腾飞的重要抓手,以品牌示范区建设为指引,坚持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和文化质量全面发展。
全面实行首席质量官制度,发挥示范作用
为严格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制度,努力构建“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质量共治格局,该县充分发挥首席质量官在推进企业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带头示范作用,按照工作计划,到2020年11月底,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许可证企业、认证认评企业,首席质量官100%聘任到位。通过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要求企业筑牢质量安全底线,夯实质量基础工作,提高质量发展水平,发挥标杆引领作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推动行业协会、商贸协会开展行业自律、质量提升工作
企业是分散地、个体的,需要一个组织作为企业之间真诚交流的纽带,成为企业与政府之间有效的沟通桥梁,政府也需要一个组织能够将自己声音传到企业中。推动协会开展质量提升工作,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该县有关部门认识到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方面的作用,主动参与协会的各类会议和活动,宣传了政策,指导行业制定各类标准,品牌提升各类计划,要求行业对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竞争手段、经营手段进行监督。联系县商贸协会、克服企业疫情影响,与县农商行、徽商行沟通成立了“助商贷”,解决融资难问题。指导县玻纤协会制定年度培训计划,今年举办了全县玻纤企业特种设备培训班。针对玻纤企业起步早,设备、工艺落后的特点,要求企业增大固定资产投入,走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指导企业抓“品牌质量”,主导省外墙保温系统地方标准制定,获得省住宅信息化中心推广证书。鼓励协会开展劳动竞赛,坚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全力满足客户要求。
对企业推行“网格化”服务,畅通诉求渠道
营造质量强县氛围,开展企业成长贡献奖、创新发展奖、成长之星奖等评选表彰活动。印发《关心关爱企业家的十条措施》,开展企业家集中宣传,建立企业家培训制度,建立企业家联系人制度,建立重点企业家微信群,建立企业家反映问题的“直通车”,定期组织企业家沙龙,设立企业家功勋墙,设立纳税光荣榜,开展企业家满意度测评,提高企业家政治地位。县委办、政府办印发《旌德县“百名干部联百家企业”工作方案》,要求联系干部每月不少于1次联系企业,要收集汇总企业反映的问题,畅通诉求渠道,联系帮扶重要内容,建立企业帮扶台账。县市场监管局立足自身工作职能,制定了《市场监管局网格化服务企业方案》,从计量、标准、检验检测、特种设备、品牌提升,确定市场监管局经办人与企业经办人,一对一的联系及工作对接,使企业办事不需要老总出面,也不需要找单位领导,直接找帮扶责任人就能完成各项工作。
开展“一站式”工作职能转变,推行“进一次门、办所有事”
从2019年5月开始,该县市场监管局按照服务企业要求,开展“一站式”工作职能转变,将市场股、质量股、广告股、标计股、企业股、知识产权股整体合并,成立质量监督办公室,原来工商、质监的行政管理职能除注册、特种设备外,其余归于质监办,做到了进一次门、办所有事。质监办机制运行了一年半时间,从商标、专利、标准计量、认证认评、检验检测、年报、信用监管、品牌提升等方面,都是一个部门办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解决了基层人手紧张的问题。
谋划“质量品牌流动诊所”战略,加快乡村振兴
在该县白地镇千草源种植合作社,旌德县市场监管局查看了企业的种植种类、产品质量、品牌提升等情况后,针对企业发展现状,建议企业打造自身品牌,构建新的专利等,随后在走访企业加工场所期间,得知企业正准备安装设施设备,申报食品生产许可证时,建议企业在安装设备前,先将设计图纸进行样式审查,防止出现返工现象,确保申证能一次性通过……这是旌德县市场监管局为助力乡村振兴,推动乡镇企业质量品牌发展,积极谋划的“质量品牌流动诊所”战略。该局组建流动性业务指导小组,将质量品牌发展重点倾向乡镇优质企业,加快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企业做大做强。自启动“质量品牌流动诊所”战略以来,已完成92家小微企业的“问诊”工作。
通过开展“一站式”综合服务,摸清了全县市场主体的家底,找到了企业发展的瓶颈和质量短板,重点确立了重点企业的质量提升标杆单位,有计划地培育企业质量提升、品牌发展战略,起到了服务企业、壮大企业的成效。(包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