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年,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的五年……”记者从12月21日召开的“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过“十三五”期间的持续努力,我省环境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天变蓝了、水变清了,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和五年前相比,现在的大气和水环境质量如何?曾经的“雾霾天”和“臭水沟”治理得怎样了?对此,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贺泽群高兴地宣布,“我省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从大气环境质量来看,截至11月底,全省PM10平均浓度58.5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同期下降18.8%,年均值第一次稳定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14个未达标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同期下降28.8%,好于“十三五”考核目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5.9%,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水平。
从水环境质量来看,截至11月底,全省106个国考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4%,好于考核目标9.5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断面。其中,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90%,创国家考核以来最好水平。近期,省统计局专项民意调查显示,全省生态环境满意率首超九成,也为历年来最高。
皖江地区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也曾经给长江母亲河带来无数的环境“伤痛”。对于长江大保护,我省严格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等要求,全力推进我省长江流域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推深做实河(湖)长制,高标准建设环巢湖十大湿地,全省碧水保卫战取得积极进展。
“今年1-11月,长江流域地表水水质达到有监测以来最好水平,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84%,优于国家考核目标6.7个百分点,比‘十三五’初提高了17个百分点。‘十三五’以来,长江干流水质基本稳定达到Ⅱ类。”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罗宏表示,下一步,我省将谋划实施升级版“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加快实现“一江碧水向东流”。
“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和管理,63个县(市、区)依法调整了畜禽养殖禁养区,取消478个无法律法规依据划定的禁养区。”贺泽群介绍,我省推进乡镇政府驻地及省级美丽乡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覆盖,完成4300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同时,启动全省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
“十四五”时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体宏观考虑是什么?对此,贺泽群表示,我省将推动皖江地区率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同时,聚焦打赢蓝天保卫战,强化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五控”措施,因时因地实施精准治污。聚焦打好碧水保卫战,重点消除劣V类水体和城市黑臭水体,推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聚焦打好净土保卫战,优先保护耕地土壤环境,突出工业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保障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安徽日报党媒云乡镇融记者 程茂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