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肥西县山南镇兴庄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唐晓明
我叫唐晓明,是合肥市公安局的一名普通民警。根据工作安排,我于2018年4月11日选派肥西县山南镇兴庄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蹲点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兴庄村位于肥西县西南,是肥西县13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全村土地面积7.7平方公里,耕地6400亩,林地1400亩,水面1200亩,15个村民组780户2886人。一般户570户2661人,低保户88户150人,五保户23户23人,残疾99户102人。兴庄村设立党总支部,下设向阳和周洼党支部2个,党小组4个,共有党员75名,其中预备党员2名。村“两委”成员8人,驻村扶贫工作队成员3名。
2014年兴庄村被列为省级贫困村,评议出建档立卡贫困户39户122人,2014年脱贫8户23人,2015年31户99人全部实现脱贫,2015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余元,2016年村出列。经动态调整后,现有脱贫户35户105人。近年来,通过十大扶贫工程的有效落实,兴庄村脱贫户稳定脱贫,无返贫风险。兴庄村集体经济收入持续增长,由2014年的1万余元增长至2019年的45.2万元。“双基建设”不断完善,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近年来兴庄村先后被评为全县平安示范村、全县优秀基层党组织。2019年我个人被授予合肥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下面我就驻村两年半来的脱贫攻坚工作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兴庄村发生的变化。
初到兴庄村,人生地不熟。我能清醒的认识到,要开展好未来三年来的工作,首先就是要融入到村现有的班子里面。为此我主动与村两委接触,经常性与他们谈心,了解兴庄村的基本情况,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打好基础。其次就是经常邀请村扶贫专干陪同我一起入户,摸清所有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再次是通过走访普通群众,进组入户了解兴庄村的经济发展情况,为重点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在刚到村里的半年里,白天进组入户了解村情、民情,在群众中混个“脸熟”。晚上回到办公室整理记录当天了解的情况。
作为村第一书记,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筑牢党建引领脱贫奔小康的坚实堡垒是我首要职责。一方面为凝聚党建合力,我积极争取合肥市公安局政治部及机关党委党组织的结对帮扶,提升我们党总支的领导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我在基层党建载体上下功夫,在了解到兴庄村有一半以上的群众都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都是些“老弱病残”群体,我和村两委商量,首先要发展产业,想办法把在外的“能人大户”引回来,带着大家一起发展。2018年8月我与村两委动身前往浙江象山考察产业发展,将在外发展的“能人”周胜利“引回”家乡,并争取扶贫资金149万元,建设了兴庄村第一座扶贫产业园,当年为村集体带来8万元的经济收入,同时带动全村37户贫困户参与分红,年户均分红1000元,带动5户贫困户和30余名群众在产业园参与务工,解决就业问题。能人引回来后要发挥帮带作用,我们组织动员有意愿的党员、群众向带头人学习,在党员中培养产业发展能手2名,群众中培养产业发展能手5名,在产业发展能手中培养党员1名。双培双带作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逐步增强。
基层党组织要想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每一个普通党员也起着关键的作用。为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我们在每个支部设置两个党小组活动室,布点在党员村民家中,定期开展党内活动,宣传党的政策,群策群力,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都来自党小组,打通了党组织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扶贫先扶智,把发挥贫困户及其他群众的主体作用作为关键因素。兴庄村贫困户和一般群众居住分散,每到一户我都积极宣传当前党的好政策,耐心倾听他们的发展意愿,掌握老百姓最需要解决什么、最盼望实现什么,帮助他们树立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信心。两年半以来,我先后进组入户500次以上,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56次,组织贫困户去种养殖基地、产业园区参观学习6次,邀请种养殖专家到户指导产业发展10余次,贫困户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通过发展产业巩固脱贫成果的队伍逐渐壮大。
因村因户施策,把抓发展作为脱贫奔小康的第一要务。兴庄村整村经济基础薄弱,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人居环境差。在市公安局的指导下,我积极与村两委商量,要想发展,必须先改变这些现状。要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人居环境整治、发展现代农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产权制度改革。
一是筹措资金,争到实处。2018年底通过向上申请争取农业专项资金2500万元,开展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先后硬化道路24公里、硬化渠道18公里、建设提水泵站4座,土地平整6500亩,兴庄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为发展农业产业夯实了基础。
二是制定规划,定到实处。在与村两委、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经过多次会议研究,怎么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如何发展现代农业、怎样壮大村集体经济、想要达到怎么的目标,在市公安局扶贫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我们共同制定了《肥西县山南镇兴庄村2019-2021三年发展规划》,为兴庄村的发展理清思路,指明了方向。
三是新上项目,落到实处。首先是2019年初,为适应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打造生态宜居。我们争取了108万元项目资金,开展了30个自然郢的陈年垃圾集中整治、废弃塘口整治、道路绿化、垃圾分类投入点建设等项目,给全村来一次“大扫除”,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群众幸福感大幅度提高。其次是争取县交通局项目资金240万元,开展了入户道路建设,改善了兴庄村村容村貌和276户995人村民群众的出行环境,有效提升了村居环境水平和群众生活质量。再次是我们继续发挥“能人大户”带动作用,持续引进产业新品种。争取产业发展资金300万元,融合企业投资资金500万元,在杭白菊种植基地以及红美人蜜橘扶贫产业园周边新建了280亩的突尼斯软籽石榴产业园、370亩的富硒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园、200亩的太空莲种植项目、180亩的阳光玫瑰葡萄种植等项目,产业发展成片达1200亩,现代农业初具规模。每年为村集体带来40余万元的经济收入,同时带动贫困户参与分红、务工和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提高家庭经济收入,巩固脱贫成果。同时年带动全村200人以上的劳动力务工就业。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兴旺之路越走越远,兴庄村2019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约50万元。
四是因户施策,帮到实处。兴庄村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是因病和因残,户情不一。驻村工作队联系全体帮扶干部,结合户情人情,精准制定帮扶计划。首先是针对外出务工人员,我们经常联系询问务工状况,鼓励回家发展产业。其次是针对在家发展产业人员,我们开展产业发展指导,帮助申请小额信贷、申报种养殖保险、整合资源销售农产品,帮助他们解决发展资金,规避自然风险,解决产品剩余等问题。针对留守在家劳动能力不强的人员,我们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吸引他们参与务工就业,提高家庭经济收入。再次是针对完全无劳动能力的人员,我们主要是落实好各类保障措施,防止出现返贫。
五是产权改革,惠在实处。兴庄村现有资产管理不规范,产权不清、产权封闭。为更好惠及全村群众,我们开展了产权制度改革,全村群众参与股权分配,780户群众获得股权证书,未来参与集体分红。
产业帮扶中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消费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打通了兴庄村产业发展的一条龙渠道。从最初的销售无门,到市公安局内部消费,扩大到政府扶贫采购;从个人消费到百大集团超市配送,以及工商联企业的社会帮扶;从媒体宣传到电商平台甚至直播带货。借用兴庄村冬桃园老板的一句话,没想到合肥的隐形市场有这么大。兴庄冬桃从年销售不足万元到连续两年实现销售30万元,附近村民务工收入逐年增加。兴庄村各种农产品产供销全流程逐步走上了市场化发展道路。
兴庄村在稳固脱贫的道路上同时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机遇,从2018年启动的“三庄联动”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拉开了绘制乡村振兴蓝图的序幕。市县投资10亿元打造集观光、旅游、休闲及采摘于一体的示范项目。目前,“一心一带两环七区”建设中的“一带两环”已正热火朝天的施工中。同时,兴庄村新的“党建+乡村振兴综合体”项目已通过规划评审;四个停车场及风雨驿站项目即将开建;一座占地约2万平米的冷链仓储项目已完成镇级评审。还有一批产业类项目正在积极筹建之中。
短短两年半的帮扶工作,兴庄村的脱贫致富蓝图已绘成,致富项目推进了,村容村貌改善了,贫困群众脱贫成果巩固了,村集体经济逐年壮大。在帮扶实践中,我有五点体会:一是基层工作繁琐,与群众打交道要持以真心、耐心,做群众的公仆,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群众从开始时候报以怀疑的态度到一遇到困难就能来找你,是下到基层的价值体现;二是抓好精准扶贫,关键在领导、关键在干部。三是把贫困村党组织搞坚强,是解决贫困村脱贫致富且管长远的核心问题;四是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是解决贫困村脱贫致富快速发展的重点;五是按照规划,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
我坚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各项政策的指引下,在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下,把兴庄村打造成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的目标一定能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