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砀山县李庄镇坚持党建引领,发动群众参与,实施多元共治,进一步拓展为民服务“送到家”工作范畴,探索出了一条提升农村基层治理和为民服务水平的社会治理新路径。
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三治融合”。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红色枢纽”作用,按照“共商—共建—共享”模式,成立由“五老”人员、人大代表、村民代表、乡贤等参与的议事机构,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组织引领下的基层协商议事机制和工作载体,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村民自治中的组织动员、支持服务、统筹协调作用,推动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结合“七五普法”等重点工作,先后开展《民法典》解读、妇女维权、铲毒禁毒等专题普法讲座活动30余场次,充分运用“两微一端”开展普法宣传,切实强化法治基础保障。高质量打造“廉政文化墙”等党员群众家门口的德治阵地,常态化开展“道德讲堂”等活动,有效促进乡风文明,提质基层治理。
打造服务平台,实现规范管理。全镇各村打造集党建、综治、信访、民政、社保、治安于一体的服务平台,推广实行村“两委”干部服务窗口“坐班制”,工作日坐班不少于2人,休息日轮岗值班,受理群众需要办理的各项事务,实现了中心大门天天开、群众有事随时办,建立协作配合、精干高效、便民利民的运作机制。同时完善“四室”建设,分别设立群众信访室、矛盾纠纷调处室、治安防控室、心理服务室,致力于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日常事务的办理,做到有诉必理、限期办结、及时反馈,进一步解决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截至目前,全镇共受理案件149宗,办结案件149宗,办结率100%,群众满意度100%。
创新治理方式,服务更有温度。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依托党员驿站,不断延伸党组织链条,构建“红色网格”,融合“最多跑一次”理念,先锋党员适时上门进行现场调解,党员先锋队变身“流动调解室”,“流动调解室”建立定期走访流动调解制度,固定每周二为下村走访流动调解日,同时要求不定期开展意见征集、矛盾调解,确保每周走访不少于两次。与此同时,李庄镇创新打造红色说事场,号召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发挥余热,积极到红色说事场开展志愿服务,协调矛盾纠纷,贡献“微能量”。截至目前,全镇共征求意见建议200多条,解决实际问题113个,调处纠纷100余起,代办群众事务1640余件。(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