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德县白地镇汪村村有一位年近五旬的大叔,因为不会说话,村里人都叫他“哑巴子”,别看他不会说话,但别人和他说的话,他都能听得懂。这位身残智不残的大叔叫胡绍文,是汪村村岭下组村民,因患先天性聋哑残疾,独身一人,母亲长年多病,家庭生活困难,于2014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从“眼红人”到“脱贫达人”
胡绍文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内心还是对美好生活有些期许,从他的眼神中流露出羡慕之情。特别在2017年母亲去世后,家里就剩他一人。为改变贫困现状,各级帮扶干部和村工作队经常入户走访,对他进行重点帮扶,耐心地宣传扶贫政策和身边脱贫的先进典型案例,让胡绍文心中燃起了向往美好生活的信心。
通过持续努力,胡绍文思想面貌焕然一新,虽然身体残疾,但他不等不靠,主动收回了流转的土地,自己下田种植水稻;还在村里干起了保洁;农闲时还会在附近中草药基地打零工,逐渐改变之前贫困潦倒的现状。
从“等靠要”到自力更生
在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前,胡绍文整天无所事事,靠着四五亩土地的流转租金和政府低保金维持生活。在扶贫政策和各级帮扶人的共同帮扶下,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
每年立冬前后,他都会背着竹篓翻山越岭,起早摸黑去挖冬笋,这个时候的冬笋价钱好,他每天早上都能拎上几斤去街上卖。
2019年县级帮扶单位和村里又为他新建了卫生厕所、对住房进行了修缮。同时,为更好地激发他内生动力,镇村帮扶人为其购置了一台小型打田机,送到家里时,胡绍文开心得合不拢嘴,有了这个小型机械,种起田来比过去省时又省力。如今的他和之前的“贫困懒汉”判若两人。对于大家的帮助,他总会感激地竖起大拇指。
2020年,胡绍文的家庭纯收入超过了14000元,不仅脱了贫,还过上了小康生活,胡绍文成为了当地村民众所周知的脱贫致富人。(汤秋蕾 陈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