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长三角一体化,就在你身边!
来源: 张玉芳 2020-10-09 10:08:35 责编: 喻寒松

​9月12日下午,世界制造业大会江淮线上经济论坛举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论坛,安徽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同步成立。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我省着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步伐,长三角一体化安徽行动计划216项具体工作、30个重大工程已全面启动,大批具体项目正落实到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给老百姓生活带来真切变化。

交通出行更便捷

“只要2小时10分钟,现在回家真是太方便了。”前不久,在杭州工作的江女士带孩子回合肥探亲,说起高铁的便利,连声赞叹不已。商合杭高铁合肥以南段的运营让豫皖浙实现了高铁“无缝对接”。

不止于此,6月初,沪苏湖铁路开工。今后,这条线路将串联起上海、江苏、浙江三地,并在湖州与商合杭铁路衔接,未来可以连通安徽,成为一条贯通长三角的交通大动脉。长三角交通网络越织越密。

省发改委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已正式对外公布。《行动计划》从区域协调发展、创新能力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开放、生态环保、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创新和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划。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我省在《行动计划》中着重强调,要建设一体化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计划提出,将积极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到2025年,实现快速轨道交通网基本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相邻省辖市之间、省会与其他省辖市之间1.5小时通达,所有省辖市至沪苏浙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

我省将畅通沿江和省际高铁通道。加快商合杭等在建项目建设,推动沿江高铁武合宁通道、合新高铁等开工建设,推进沿淮、合肥—襄阳—安康(西安)高铁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皖江、皖北地区城际铁路网建设。规划建设串联齐云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和大别山的“五山”联动快速铁路。在合肥都市圈和南京、徐州等都市圈毗邻区域规划建设同城化通勤市域(郊)铁路。

公共服务更紧密

7月11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在合肥开建。这是我省依托安徽省儿童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合作共建的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项目位于肥西县,预计两年后建成投入运行,旨在打造国内一流水平的国家级儿童专科医院,实现疑难重症患儿不出省,在本地就能享受来自上海的优质医疗资源。

这只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公共服务交流合作上的一个缩影。“去了上海的医院,在自助机上直接持卡挂号,非常方便,整个流程就和在芜湖本地看病一样。”芜湖市民陶贵德惊喜地发现,近日,芜湖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可持卡在沪定点医院门诊就医直接结算费用。原来,长三角城市已率先实现医保“一卡通”,三省一市居民在41个城市的主要医疗机构门诊或住院,均可持卡就医、实时结算。

记者从省发改委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处获悉,我省将着力提升教育文化卫生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水平。未来将共同打造健康长三角。推进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安徽省儿童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等合作共建。支持池州、芜湖等地开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养老试点,建设100个左右健康小镇,努力把安徽建设成为长三角重要的健康养生基地。

我省还将积极引进沪苏浙优质学前教育、中小学资源。推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与沪苏浙优质高校全面合作,支持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双一流”大学到安徽设立分支机构、研究院或特色学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皖货出路更宽广

8月31日,2020年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联盟联席会议在黄山市举办,沪苏浙皖一市三省签订了农产品加工科技合作、蔬菜产业发展合作、生猪产业合作、设施农业装备合作等4个框架协议。依据这些协议,长三角一市三省将联合组建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联盟,建立长三角农产品加工技术成果信息服务平台;共同制定蔬菜生产加工流通标准;联合组建养猪行业专家库,推进优质生猪基地建设;联合筹建长三角区域设施农业装备产业联盟……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目前安徽30%左右优质粮油初加工产品销往沪苏浙地区,而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食品销售额达到3000亿元。安徽,已逐渐成为长三角地区千家万户的“菜篮子”。

“为此,我省在《行动计划》中提出,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省发改委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处上述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我省将瞄准长三角地区消费升级趋势,大力发展紧缺、专用和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着力培育一批在长三角有影响力的皖字号农产品品牌。加强与沪苏浙电商企业合作,高起点打造一批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共建长三角3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

省农业农村厅发展规划处负责人表示,我省已启动实施绿色农产品“158”行动计划,建设一批面向沪苏浙市场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是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开展“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创建。力争到2025年,每个县至少重点培育1个优势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建设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5”是指到2025年,全省建立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类、加工类、供应类示范基地500个;“8”指的是销售额,即到2025年,面向沪苏浙地区的农副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年销售额达到8000亿元。

据了解,目前,“158”行动计划正分步推进。今年,首批在24个县开展“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示范创建。今年起每年创建100个左右的省级生产、加工、供应类示范基地,还将培育一批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园区和冷链物流企业,助力“皖”字号优质农产品走上长三角餐桌。(安徽日报党媒云乡镇融记者 张玉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