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党媒云乡镇融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全省计划投入“三秋”各类农机具330万台套以上,力争玉米、中晚稻机收水平分别达到86%、98%,小麦、油菜机播水平分别达到91%、38%。
省农业农村厅要求,机具缺口地区抓紧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引导农民购置机具,合理调配“三秋”期间机具跨出和引进数量。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做好农机防灾抗灾工作。依托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组建应急作业服务队,需要时由农业农村部门统一调度。
积极协调有关农机企业、经销商,备足备好零配件等物资,开展下乡服务。搭建服务桥梁,引导新型农机服务主体推行联耕联种、托管式、订单式、“一条龙”等多种服务模式。加大有关部门配合协作,确保跨区机收“绿色通道”畅通、农机用油供应充足、市场供求服务到位、作业秩序良好。
今秋,全省将围绕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大新型智能农机推广应用,做好秋粮收获、耕整地和秋种等工作。各地准备充足机械,加大玉米青贮、籽粒直收等先进适用技术示范推广力度,扩大机收作业面积;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加快推广深松深翻、旋耕施肥播种镇压等先进适用技术,提升耕整地质量。努力提高秋种水平,小麦产区按照“适期、适量、适墒、适法”的要求,遇旱造墒抢种,努力实现一播全苗,注重做好专用小麦集中连片作业,推行“统一技术要求、统一供种、统一耕整地、统一机播”作业服务模式;油菜产区大力示范推广机械化移栽、条播穴播等技术,提高油菜种植机械化水平。
秋收期间,要努力减少粮食产后浪费。省农业农村厅要求,在收获阶段,引导机手作业时严格执行标准,确保机收损失率不超标,实现提质减损;在干燥环节,充分发挥烘干机械作用,及时对含水量过高的粮食早烘、快烘,达到储存销售标准,减少产后损失;在仓储、流通环节,鼓励更新仓储、物流、装卸、搬运等设施,减少设施缺损造成的损耗。(安徽日报党媒云乡镇融记者 张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