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一大早,家住郎溪县候村南村村民组的贫困户余明兰早早地来到侯村蜜枣厂的真空包装车间,开始了一天工作。“现在正值蜜枣加工季节,在家里没什么农活,就来这里做事情,已经来了五天了,一季做下来能挣2000多元。”余明兰说。
在煮枣操作间,八口大铁锅内热气腾腾,贫困户王学财正用锅铲不停翻动着正在煮的枣子,在灶膛里熊熊火焰的作用下,青枣在铁锅内与白砂糖、水充分融合,慢慢吸足了糖分,颜色也由青绿色渐渐变成琥珀色,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甜味。王学财是2014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做枣的季节都在王学农这个蜜枣加工厂工作,一天工钱100元,已经在这里做了8年。
“蜜枣加工季节性较强,每年从处暑前后开始,总共就二十来天,现在我们开足马力,每天加工青枣1800多斤。”正在查看灶膛柴火情况的蜜枣厂负责人王学农说。
王学农的家庭农场,是加工侯村蜜枣的工厂。所有的工序,都在这座院落里完成。“今年是8月23日制作蜜枣,比往年要晚了很多,有了保鲜库大概会做到20天左右,在不改变传统工艺的情况下,我们力争做到精益求精。销售是不存在问题,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抓质量上了,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王学农说,“我们的蜜枣是一个传统产业,一颗蜜枣要经由分级、划丝、水洗、糖煮、烘焙、捏枣等十几个传统步骤变成成型的蜜枣,整个制作过程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为原生态的绿色食品。我们的蜜枣制作工艺跟现在的政策是紧紧相扣的,我们不仅能够创造经济价值,解决就业,同时对环境的优化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我在30亩茶叶地里套枣树,既能节约土地,又能美化环境。”
小小蜜枣,甜了日子,富了乡亲。王学农说,目前自家的蜜枣厂共有20多名工人,全部都是附近的村民,其中还有一些贫困户,每年到这个时节都会到厂里来工作,一个加工季每位工人也能挣上二三千块钱。
截至目前,全县创建贫困村“一村一品”专业村1个、产业专业村3个;发展特色种养业扶贫到户奖补项目729户,其中自种自养贫困户579户,共发放到户奖补资金116.1086万元;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430余人次。(余克俭 夏忠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