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通往童杨村民组的水泥路:路左侧是一片连着一片的荷花池,路右侧是打造整齐的稻田,再往里走是摆放着农耕雕塑的文化广场。“现在环境 搞的干净漂亮,住的舒服哩!”8月24日,在全椒县二郎口镇二郎村童杨组,正在拾掇屋子的村民陈文云乐呵呵地对安徽党媒云乡镇融记者说,“村里卫生有人打扫,咱家里也得搞干净!”
村民对环境卫生的重视是从今年开始的。“我县于5月份启动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该县美丽办主任王健介绍,该县在去年“五清一改”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放在了试点村人居环境整治再提升和环境管护的长效机制建立上。各乡镇按照工作部署,积极探索创新,营造出了上下互动、社会共建、人人动手、全民行动的声势氛围。
“我镇试点村民组设在独山村中盛组,如今村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古河镇党委委员袁长宗说,在去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33”规划整治的基础上,该镇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不大拆大建,不改变村庄原状,“该村民组现已全部实现户户通 水泥路,修建了停车场、文化广场等设施。”
记者采访中看到,该村道路干净整洁,家家户户门前都摆放着垃圾分类设施。“为了让村庄一直美下去,我们还建立了村庄保洁长效机制。”该村书记盛保清对记者说,除了镇里配备的一名保洁员外,村里还聘请了一位贫困户担任保洁员,确保卫生保洁无死角。
作为村里聘请的保洁员,69岁的王守权每月都能拿到500元的工资。“我每天早上5点起来,一直忙活到9点。”他说,最开始的时候,自己还需要督促村民做好自家门前的卫生清洁工作,“现在大家都自觉的很,家家户户搞的亮亮堂堂。”
“我们在全面实施道路硬化、污水治理、村庄亮化的基础上,因地取材进行改造,废弃旧砖瓦铺设巷间小道、入户步道,保护土墙瓦屋,展示农耕文化,唤醒乡愁记忆。”二郎口镇司法所副所长、童杨村民组包组干部李晓告诉记者,针对小村庄的规划设计及布局,他们结合群众意见,对设计打造方案进行打磨完善,把党建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乡愁记忆文化、农耕文化、乡风文明文化等融入到人居环境整治的文化氛围中。着力打造“有产业支撑、有文化内涵、有旅游品位、有乡土特色”的风情村落。
为确保打造的“新家园”环境能长久保持,该镇试点推行了网格化管理制度。即每5—8户为一个小网格,建立了全民参与的“月网格评比奖励机制”,调动广大村民的积极性、参与性。“目前我们已经开展了3轮评比。”作为该村民组网格长之一、村民杨武忠说,虽然他负责的网格并没有拿到靠 前名次,但村民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已经逐步提高。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长期任务。”该县县委书记朱大纲表示,为确保各乡镇将该工作落到实处,该县将加快制定考核方案,对整治力度大,进展成效显著的镇落实以奖代补机制;对落实不力,推进缓慢的镇进行末位约谈,“确保形成可持续可借鉴的长效机制,打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场硬仗。”(安徽党媒云乡镇融记者 王逸群 通讯员 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