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绩溪县板桥头乡庙山村,经常看到坐着电动轮椅,干劲十足的方建林,投喂鱼塘鱼食、协助紫茄装车、看管自家瓜地。多年来,方建林用产业扶贫立“志”,甩掉穷帽子;借金融扶贫当“腿”,走上快车道;靠消费扶贫解“忧”,实现零滞销。正是依靠“志”的崛起,他实现“质”的飞跃。
用产业扶贫立“志”,甩掉穷帽子。2010年,27岁的方建林正在浙江湖州打工,那时的他年轻有闯劲,对人生有着无限美好的向往。但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丧失了劳动能力,方建林只能回到家乡,看着失去的双腿,想着轮椅上度过的余生,方建林变得意志消沉,整日浑浑噩噩。2014年在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的政策宣传下,方建林重燃生活信心,立下“脱贫”之志,在党的好政策扶持下,甩掉穷帽子。充满信心的方建林利用产业扶贫政策,争取养鱼补贴,投资建设了水涯双林特种水产养殖家庭农场,承包了几亩水面,用于养殖草鱼、青鱼、胖头。2014年,水产养殖获得大丰收的方建林家实现了脱贫的目标,斩断了穷根。
借金融扶贫当“腿”,走上快车道。借着水产养殖大丰收的春风,方建林对自己的人生也多了几些期许。看着邻村的汪大哥,依靠种植紫茄发了财,方建林也想着承包几亩紫茄。回家后,方建林和父亲方飞义、母亲胡杏娣诉说了自己的想法。但摆在方建林面前的有劳动力和资金两大难题。村里扶贫工作队队长龚晓萱帮助他们获得了3万元的扶贫小额信贷,这一笔产业发展资金就如同让方建林重新获得了“双腿”,水产养殖规模扩大到了30多亩,又流转了10亩土地用于种植紫茄。这也让他从此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一跃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典型。
靠消费扶贫解“忧”,实现零滞销。今年疫情,给方建林水产销售带来了新的挑战。受疫情冲击,酒店的堂食迟迟不能恢复,方建林担心自己的鱼卖不出去。村委会与徽顺酒店有限公司签订了农产品兜底收购协议。没多久近300尾鱼被收购一空,为方建林带来了3000多元的收益,也实现了农产品零滞销。(周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