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埇桥教体局的“拼命三郎”
来源: 2020-08-03 21:29:26 责编: 安徽党媒云

安徽日报

在埇桥区教体局,提起“拼命三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是大家给教体局扶贫办的朱磊同志起的外号。当前该区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作为埇桥区教体局扶贫办的一名工作人员,朱磊同志在自己负责的学生资助工作、扶贫专干业务培训、全国资助系统和安徽省建档立卡系统填报、各种学生补助金的造册、助学贷款的办理等工作中,用顽强拼搏的劲头和敢打硬仗的作风,战胜了前进路上一个又一个困难和风险挑战,奋力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扶贫路上的动人乐章。

        舍小家为大家

2019年元宵节那天下午5点,朱磊从局里加班回到了家中,他答应过要陪孩子一起点花灯,那是他自从2017年4月接手扶贫工作以来,回家最早的一次。

回到家里,孩子正在摆弄花灯。他喊了孩子一声,孩子愣了几秒,才飞快地跑了过来。他不由地鼻子一酸,眼泪止不住流了出来。两年来,他为了工作早出晚归,妻子也忙,白天孩子都是跟着老人或者托付给邻居,晚上自己回来的时候常常孩子已经睡着了,所以平时和孩子见面的机会都很少。但是没有想到,现在孩子竟然和自己有点生分了!

厨房里,妻子正在准备晚餐。朱磊看到妻子鬓角隐约的白发,突然感觉有些对不住妻子。两年来,为了做好扶贫工作,他每天早早就去单位,回来时早已是月明星稀十分。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操持家务,都落在了妻子一个人的柔弱的肩膀上。

朱磊父亲有点看不下去了,就对朱磊说:“朱磊,你以后每天要早点回家,帮助照顾一下家庭,儿媳每天太辛苦啦。我和你妈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好,不能帮你们。照顾家庭你也是要负起一份责任的!”

老父亲的话不无道理,可是扶贫工作千头万绪,稍微马虎、松懈,可能就会有孩子因此申请不到贷款、享受不到资助。党把扶贫这件造福百姓的大事交给了自己,自己实在不敢懈怠呀!

善解人意的妻子立刻说:“爸,最近扶贫工作进入了关键时期,每个单位的扶贫工作都很忙。朱磊还要对接下面那么多学校,肯定更忙。就让他专心工作吧,家里我忙得过来。”

妻子的话让朱磊十分感动。有人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这句话真的是千真万确。

    干工作胜似“拼命三郎”

“交给朱磊的工作我们一百个放心,从来不用催促和监督,他总会保质保量地完成!”领导们这么评价朱磊。

“他干工作可疯狂了,有时候能在单位整理材料到半夜才回家,第二条一大早又来到单位了。要不是门卫大叔说起,我们都以为他晚上没有回去。”同事这样说。

“领导那天说抽我给朱磊帮忙做扶贫工作,我其实心里是不大愿意的。因为他是局里出了名的‘拼命三郎’,我怕自己受不了那样高强度的状态。可是后来我才发现,他只是自己‘拼命’,到了下班时间就会提醒我可以走了。可是有时候看他手头工作那么多,实在不忍心一走了之,就留下来陪他。

2019年秋季学生资助金发放期间,各校汇总的材料每天如雪花般飞来。为了能够尽快让学生们领到资助金,他对近3万条数据信息进行比对、核实、下发造册任务,朱磊几乎每天都到夜里11点左右才回家。他忙起来的时候,常常忘记了吃饭,饿了就胡乱吃点面包,喝几口纯净水冲饥。长时间的熬夜加上饮食不规律,朱磊的头发竟然几乎全白了。

看到儿子年纪轻轻就满头白发,老父亲又看不下去了。他以不吃饭为要挟,逼朱磊找领导辞去扶贫工作。朱磊耐心向父亲解释,说教育扶贫这一块千头万绪,换个人没有一星期也摸不清头绪,会影响到千万学子资助金的发放。见父亲还不松口,朱磊又用了缓兵之计,答应父亲等这一项工作结束了,就马上找领导。父亲这才点了头。

    “我怎么干,你就怎么干”

2018年4月,朱磊要对全区的教育扶贫专干进行业务培训。

培训会上,朱磊对全国资助系统和安徽省建档立卡系统填报、各种学生补助金的造册、助学贷款的办理等工作进行了专业的讲解、耐心的解释。

朱磊自认为对业务的讲解十分详细,还把精心制作的业务流程文件发给了每一位扶贫专干,接下来的工作应该十分顺利了。

可是没有想到的是,第一次交材料就有不少扶贫专干没有完成。朱磊在群里问他们原因,得到的回复是:要上课,要忙学校工作,资料太多不好收集。朱磊留言:我们的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请各位克服困难,尽快报送材料!

但是过了好几天,竟然还有部分单位没有报送材料。脾气一向很好的朱磊第一次发了火,在工作群里点名批评了他们。一位受批评的同志立刻在群里回复:“你发布一个通知就行了,但是你可考虑过到实际工作有很多难?我们单位的材料换成你,你也一定不能按期做完。”

爱较真的朱磊立刻联系到了这位同志的单位,第二天就早早过去,和那位同志一起整理资料。

需要整理的材料的确很多,到了下班时间还有部分没有做好。那位同志提议先下班,明天再继续做。朱磊摇摇头说:“你们已经逾期了,怎么能再拖呢?你要是忙,你先走吧,我自己做。”朱磊的话让对方感到不好意思,于是留下来和他一起加班完成了资料。

临走前,朱磊对他说:“我今天怎么干的,以后你就怎么干,工作就不会落后。”

一分付出,一份收获。埇桥区教育扶贫工作以“拼命三郎”朱磊为代表的同志们的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区教育扶贫工作多次受市、区领导的表彰,朱磊也补评为区教育扶贫先进工作者。有人把朱磊的事迹编成了一首打油诗:“教育扶贫忙,幸亏有三郎。工作不沾家,加班是经常。拼命为群众,再累不说忙。(武立新 田野)(安徽日报驻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