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各地党委政府积极推广扶贫攻坚工作的好方法好措施,涌现出许多脱贫致富的好典型。他们中有的依靠产业扶贫摘掉了穷帽子,有的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家庭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有的积极利用扶贫政策找到脱贫之路。广大贫困群众从“等、靠、要”的心理转变为我想、我愿、我干,成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因素。
六安市叶集区洪集镇唐畈村由安徽省科协对口帮扶,省科协扶贫工作队进驻后,全心全力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增收项目,脱贫摘帽。近日,记者实地采访时,发现了很多能吃苦、肯干、敢于向贫困“挥拳”的困难群众在驻村工作队的扶持下摘掉了“穷帽”。
王贤彬:"十只鹅"项目稳定脱贫
在洪集镇唐畈村有这样一位身残志不残的贫困户,他的名字叫王贤彬。他是一位不善言辞内敛的男人,也许是生活的磨难磨平了他的棱角。也许是命运的不公铸就了他的思想。也许是对未来的憧憬点燃了他的希望吧。他的脱贫故事,会给我们无穷的启示和鼓舞。
1967年出生的王贤彬,先天身体残疾,并且是先天性心脏病,这可是个很令人头疼的疾病。一家三口,每天过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可是生活不如意十有八九,几年前的一天,他突然倒在了自己的家的院子里,随后被送到医院进行抢救。从事体力劳动也好,脑力劳动也好,心脏不好,都是面临极大的困难。可是面对身体的残疾,王贤彬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树立一种坚定信念:说什么我也不能躺下,一定要用我这病弱之躯,战胜困难,为家庭脱贫致富,做到最好。于是他敢想敢做,直面未来,没有因为身体的残疾浇冷他炙热的上进心。
省科协作为帮扶单位,自2015年在唐畈村村开展"十只鹅"产业项目,免费为王贤彬发放鹅苗,扶贫工作队长期指导培训养殖技术,王贤彬装了心脏起搏器稍微运动量大一点就开始喘,稍微重点的体力活让王贤彬都无法得心应手,但他依然坚持从最初的三十只,八十只、三百只到现在养了六百多只。“每只鹅的收购价是100元左右,但是自己加工成咸鹅再直接卖给消费者,每只能卖到200元,只要规模上去了,不仅我自己能受益,还能带动更多的贫困户”。
现如今,家中光景已是大为好转,儿子去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没有后顾之忧的王贤彬计划承包村内的200多亩滩涂林地,扩大养殖规模,带动同村的贫困户一起发展致富。
见到王贤彬时,他正在鹅棚中忙碌,略显苍白的脸上满是汗水,病魔没有击倒这个汉子,这几年的养殖经验让王贤彬有了壮大规模的信心,他告诉记者:“我的心脏有问题,但我还有双手,只要我还能动,一定会用双手刨出一个好光景。”针对王贤彬这样的养殖带头人,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今年积极帮助他申报落实小额金融贷款2万元,用于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徐士富:养殖香猪走上致富路
提起香猪,多数人都还比较陌生,可这种不为人熟知的猪类品种,却带动许多人走向了脱贫致富的道路。省科协在抓好“5只羊10只鹅”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实施“7头广西巴马香猪”等符合当地实际的脱贫项目,争取项目奖补资金20万元,助力洪集镇在全省较早开展香猪特色养殖项目。
54岁的徐士富就是依靠养香猪脱贫致富的,几年前徐士富因心脏病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屋漏偏逢连夜雨,妻子前两年也查出有肾病、两人前后都丧失了劳动能力,家庭前景顿时蒙上了一层阴影,困顿的现实让两位老人没了主心骨,甚至在家中神龛上摆上了基督神像,将希望寄托在无望的祈祷里面。
省科协扶贫工作队和唐畈村的干部在得知徐士富的情况后,为他免费提供香猪幼仔,并从扶贫资金里为他申报了多项补助。香猪从一头到现在的十几头,徐士富家中的条件也越来越好,今年他主动将家中神龛上的神像撤下,换上了党徽、党旗。“都是党的好政策挽救了我们家”。
采访中徐士富高兴的告诉记者:“听完村里领导的提议后我就试着从一两头开始养,现在已经有上十头猪了。今天早上刚卖了十几头小猪,你们来迟了,来早些还能看到。我现在的幸福生活真的要感谢政府,没有这么好的政策,我们现在就完了。我们全家现在年收入六万多,以后我还要好好干,不仅我自己脱贫还要带着我们村更多的人脱贫致富”。
卢云萍:自强不息奋力脱贫
卢云萍生于1970年,家里有五口人,她的丈夫十年前因白血病去逝,丢下了年迈的婆婆,大女儿、智商有问题的二儿子和尚在襁褓的一岁小儿子。为了给丈夫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二儿子智商有问题生活不能自理,小儿子还那么小,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想到这些卢云萍哭干了眼泪。当然这期间也有人劝她趁年轻再改嫁,卢云萍都拒绝了,她说:“不管怎么样我都不能让这个家散了。”这一坚持就是11年时间。
卢云萍告诉记者:“因为要照顾二儿子,村两委帮忙争取了公益岗位、省科协还给了爱心捐款、小儿子上学能享受教育资助,减少家庭的开支,省科协扶贫工作队长经常走访关心鼓励自己,帮我争取了多项补贴政策,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如果没有政府就没有我们家今天的生活,我要靠自己的努力在今年让自己脱贫,绝不给政府拖后腿。”
在采访中,卢云萍的语气一直很平稳,嘴角挂着自信坚强的笑容,在我们看来几近绝望的困境,但卢云萍的叙述好像在讲述别人的故事,命运施加给她的磨难并没有压垮这个外表瘦弱的女人!她以瘦弱的身躯为三个孩子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现如今,大女儿出嫁,二儿子安静懂事,还能帮她干点活计,小儿子成绩优异,三好学生的奖状贴满了一面墙,这一切又给了她继续前行的动力。
几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省科协扶贫工作队和唐畈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唐畈村的脱贫致富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通过“五只羊十只鹅” “香猪养殖”等特色产业项目,解决了他们因病致贫,因灾返贫,致富无能、发展无门的问题,并在当地树立了很好的脱贫致富典型。省科协驻村扶贫工作队在工作中,尤其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紧密结合,把“要我脱贫”扶成“我要致富”,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巨大。(孟敏 张磊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