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秦绍广:初心献乡村热土,真情写扶贫真章
来源: 肖鹏展 沈阅 2020-07-29 21:16:11 责编: 程茂枝 王逸群

微信图片_20200224160730

出生于农村的秦绍广自始至终都带着一份对农村和农民的朴素感情。2015年,有着20年军龄的秦绍广以双向考核全市第一的成绩,转业分配至合肥市国资委工作。2018年4月,他主动请缨来到肥西县高店乡贫困村长镇村,成为合肥市第七批选派帮扶干部,担任长镇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他用自己的行动扛起了“第一书记”的重担,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书写着忠诚、干净、担当。现如今该村脱贫户人均收入达到一万三千多,远远高于国家标准,还发展了多种扶贫产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招商引资发展产业,牵线搭桥助力脱贫

一直以来,长镇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结构单一的基本情况难以改变。产业升级成了秦绍广到村后的第一件心事。随着整村推进的步伐,村里大量土地需要流转,他通过各种人脉和渠道积极争取,终于联系到一家上海的企业,经过多方协调,最终该企业驻扎长镇村,承包了约260亩土地,建立了长镇村特色扶贫产业园,种植各种果蔬及花卉草木,并招聘数名脱贫户在产业园内工作。不仅如此,秦书记和长镇村两委很有预见性的给扶贫产业园买了相关保险,果然在今年就极大地降低了疫情和汛情对产业园造成的损失。

2018年,种粮大户李明圣承包村扶贫产业园,种植52个大棚葫芦,由于产量大,市场认可度不高,导致销售非常困难。在这一筹莫展时刻,秦绍广找到了市属国有企业百大集团合家康公司,帮助李明胜销售葫芦三千多斤,挽回大量经济损失。后来秦绍广又通过战友、同学等人脉资源,找到了安徽胜战农业有限公司入驻长镇,胜战农业的投资生产带动了老百姓就业,提高了村民收入水平,也推进了长镇村的产业高质量化和特色化升级。“把人家引进来,就要为他们提供最便捷的服务,创造最好的条件,让他们安心留在这里。”秦绍广说道,在他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村扶贫产业园道路、水渠硬化项目也已完成。

用心用情联系群众,忧民所忧苦民所苦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秦绍广的双脚跑遍了长镇村的每一块田间地头,村里三十七户脱贫户的生活情况和生产种植情况他都牵挂在心。刘峰是长镇村的脱贫户之一,2019年刘峰选择回到村里创业,承包了几十亩土地种植甘蔗、西瓜等蔬果,除此之外还喂养了120只鸡。刘峰前期种植多有失败。秦绍广多次前往了解情况,并联系农业技术人员来进行专业指导。他常常说“扶贫先扶志,我们的贫困户创业最需要的是建立信心,有了信心才能走出致富之路。”

2020年,受疫情和汛情的双重影响,刘峰喂养的120只鸡滞销,秦绍广苦苦思索对策,最终决定联系自己的原单位,用以市国资委同志们购代扶的方式对刘峰进行帮助,而这一想法也得到了市国资委的大力支持。为了按时按质将鸡肉卖出,他带领驻村工作队队员冒着大雨来回奔波,从联系屠宰场到联系运送车辆,再到给每只鸡分装贴上标签方便购买,每一个步骤都亲力亲为。“我们扶贫工作队要做好服务员,一方面服务好脱贫户,另一方面要服务好以购代扶的同志们。”最终,刘峰的鸡以平均每只盈利30元的价格全部售出。

防汛抢险冲上一线,鲜红马甲永不褪色

82.5毫米、174.2毫米、216.3毫米……7月19日上午7时,高店乡的实时降雨量达303.4毫米,防汛形势已然十分严峻,面对灾情,秦绍广带领驻村工作队闻“汛”出动,穿上了驻村工作队的红马甲,原地转化成了防汛抗灾突击队。“老人家,家里还好吗,可有积水现象……”连日来的暴雨侵袭让部分地势低洼位置积水严重。面对灾情不断扩大的趋势,秦绍广第一时间赶往贫困户的家里,入户查看房屋安全、确保房屋受灾情况在掌控范围,对受灾情况严重的房屋当即采取人员转移安置处理,切实保障汛期辖区内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另一边连续的降雨导致长镇村扶贫产业园旁边江大坝水位不断上升,产业园内驻守的工作人员和生产设备面临着淹没的危险。秦绍广带领着抗洪小分队火速赶到产业园查看险情,“秦书记,雨下得太大了,水排不掉,屋子里面到处漫水......”驻守在产业园的胡大爷心急如焚,一度哽咽。“我们这不是来了吗,你把家中贵重物品先拿着,先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后面的事情你不用担心。”秦绍广把雨衣给胡大爷披上,安排好安置地点后冲进了产业园里开始抢救物资。暴雨里的那抹红色是那么的鲜艳和耀眼,那么让人心安。

即使退伍多年,秦绍广依然还是一位战士,他和因长年累月工作患上的耳疾战斗着,他和长镇村多年贫困的村情战斗着,他和偏远乡村发展落后的面貌战斗着,他是村干部心里务实肯干受人尊敬的秦书记,也是贫困户口中有困难就找他的秦队长。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正是有一位位像秦绍广这样为当地找发展、为群众谋福利的好干部,才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肖鹏展 沈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