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5日,省生态环境厅公布了2019年全年各市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结果。在这场水质“对赌”中,六安市“狂赚”2450万元,宣城和亳州市紧随其后,分别“赚”了2300万元、2150万元。既然是“对赌”,自然有人欢喜有人愁。蚌埠市一年“赔”了1600万元,淮南、池州市分别“赔”了1150万元、850万元。
水质“对赌”啥意思?说来话长,咱长话短说。污染防治攻坚战都知道吧?主要涵盖水、大气、土壤等方面,其中水污染防治是重要一环。在水环境保护方面,我们安徽和浙江出过一个全国知名的好经验,那就是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经验。说的简单点,就是“对赌”,如果流入浙江的新安江水达标,浙江付给安徽1个亿(后来有所增加);如果不达标,安徽赔给浙江1个亿。几年下来,新安江水质环境优良,各方交口称赞。
这么好的经验,当然要推广。2017年,我省印发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决定从2018年1月1日起,按照“谁超标、谁赔付,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在全省建立以市级横向补偿为主、省级纵向补偿为辅的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机制。将全省跨市界断面、出省境断面和国家考核断面列入补偿范围,实行“双向补偿”,即断面水质超标时,责任市支付污染赔付金;断面水质优于目标水质一个类别以上时,责任市获得生态补偿金。
那么,补偿金又是这么计算的呢?具体来说,污染赔付金额根据断面污染赔付因子超标情况进行加和计算。断面污染赔付因子共3项,分别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污染赔付标准为:断面水质某个污染赔付因子监测数值超过标准限值0.5倍以内(含0.5倍),责任市赔付50万元,超标倍数每递增0.5倍以内(含0.5倍),污染赔付金额增加50万元,单因子指标污染赔付金每月最高为300万元……举个例子吧。根据以上复杂的计算公式,对2019年六安市每月考核进行汇总,总共需要赔付900万元,而获得的补偿金额为3350万元,最后算出年度生态补偿收入为2450万元。据了解,2019年1—9月资金已清算到位。既保护了碧水蓝天,又获得了真金白银,你说是不是很划算呢!(安徽党媒云乡镇融记者 程茂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