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对于安徽农垦来说,当前要聚焦绿色有机、粮食安全这个主题,紧紧围绕实施全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认真践行皖垦“致力绿色有机,服务美好生活”历史使命,努力打造长三角地区大粮仓、大菜园、大厨房。通过绿色兴农、质量兴农、科技兴农、品牌强农、制度创新、种业强垦等一系列硬核举措,大力推进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在“六保”“六稳”中发挥农垦作为粮食生产安全“国家队”的作用。
在绿色兴农上发力。着力强化化肥减量深施、农药减量增效、秸秆还田综合利用等实用技术的到位率,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以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和质量追溯为抓手,扩大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和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规模。持续推进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在“十四五”期间新增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5万亩以上,新增及续展“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15个,总量达到54个。将27万亩农产品质量追溯企业平台升级为农垦全面质量管理系统,促进追溯管理移动化、智能化。
在质量兴农上聚力。以长三角绿色农产品重点加工企业为平台,推深做实现代农业四个板块。种植业板块,发展优质专用品牌粮食生产,稳定50万亩小麦、水稻等农作物面积,大力发展稻虾综合种养产业,扩大优质良种基地规模。养殖业板块,重点发展小龙虾、六白猪、蛋种鸡等产业,继续做大做强安禽禽业。农产品加工板块,提高皖垦农产品精深加工的能力,在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开发皖垦特色的稻米模式和麦面模式,面向长三角延伸产业链和供应链,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附加值。农业服务板块,完善农服“331”模式,在辐射乡村上下功夫。大力支持和鼓励农场公司和农服公司走进周边农村,通过垦地合作、股权合作、独资经营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技推广、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农业生产性服务。农业旅游板块,探索农垦特色农旅产业新路径,在以点带面上下功夫。
在科技兴农上着力。突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着力在农作物、畜禽水产类新品种引进、选育及绿色先进生产技术应用推广、农产品精深加工、新产品研发、新工艺引进、新装备改造等方面强化科技攻关,积极与农科院校合作,加快培育适合当地生产环境的优质粮新品种,不断提升主业核心竞争力。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建立科技创新项目清单,搭建产学研创新平台,建立正向激励机制。重点围绕农垦麦稻两熟绿色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模式创新研究,多抗、优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配套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措施集成及其产业化研究;稻米精深加工新产品研发;畜禽养殖良种引进与选育;稻渔综合种养提质增效技术模式研究;茶园丰产技术和茶叶新产品研发及其产业化研究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在体制机制改革上加力。按照集团化、企业化、市场化发展新要求,认真探索农垦集团化、农场公司化架构下农业经营管体制改革新路径,不断完善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积极推进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健全考核体系,激活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农垦创新潜力。
在品牌强农上举力。不断聚焦“产业、产品、品牌”三个要素的精准发力点,分类推进品牌策划和市场营销,巩固“皖垦”母子品牌体系,完善“皖垦”品牌管理体系和传播推广方案,加强“皖垦”品牌和产品的宣传推介。积极培育“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打造“皖垦”绿色好粮好产品品牌,组织开展“皖垦”绿色有机农产品进超市、进食堂、进社区、进餐饮。探索多种网络电商营销模式,把“皖垦”优质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
在种业强垦上用力。种业是皖垦现代农业的“芯片”,在推动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快推进以营销为龙头的推育繁一体化发展,力争皖垦种业3年左右上市。尽快建立三大体系:即统一高效率的营销体系、统一高水平的育种体系和统一高质量的繁种体系。进一步扩大皖垦种子的市场占有率,创新营销手段和方式,实行区域营销,大力开展直销,稳定经销商代理营销。坚持自主育种与合作育种并举,开展针对性育种。加强皖垦种业研发能力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做实皖垦生物工程研究院,壮大科技研发队伍,加大科技创新成果分享力度。在开发虾稻米品种和“绿稻红花”绿色制种上要走出新路,加快种粮绿色一体化发展。( 安徽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詹先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