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太和县桑营镇闫营村的文化设施和场所有限,看电视、闲聊、打牌等活动就成了村民农闲时消遣时光的方式。如今,闫营村新建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套有各种乐器、棋类和球类等娱乐设施,成了村民休闲的“快乐大本营”。
24日上午,来到闫营村文化服务中心,绿树成荫,村民们有的在打乒乓球、有的在唱戏曲、有的在阅览书报、有的在写书法……现场散发着一股浓浓的乡村文化气息。
说起这个拥有不少“粉丝”的文化中心,管理员闫昊便打开了话匣子:“自从有了文化中心,每天来这里的人络绎不绝,大家关系更加融洽更加密切了......”闫昊为人热情,无论是谁来到这里,他都笑脸相迎、茶水招待,渐渐的,文化中心热闹起来,村民来此唱歌、拉曲、打球,放松身心,感受文化的滋养。一开始,活动的项目比较单调,后来又拓展诸如留守儿童安全教育、残疾人康复训练、健身指导、广场舞教学等活动,还经常邀请专家讲授农业科技、法律、家庭教育方面的内容,使文化中心变得更加有吸引力,文化活动形式也更加丰富。
“以前没事的时候,只能待在家里玩手机,现在有空闲的时间我就会往这边跑。这里总是欢声笑语,每次来了都很开心。”村民闫超说。“来活动的村民不乏有退休党员干部、老师,他们文化水平较高,大都多才多艺。”村民孙小梅说,她喜欢来这里唱豫剧,不管唱得如何,大家都给予热烈的掌声,而且在唱词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还能及时向有文化的人请教。她自豪地告诉笔者,之前她只字不识,现在她认识的字可不少呢!
不久前,村民们还在广场举办了一场综艺晚会,而前来表演的,不是外面的知名艺术团演员,而是该村文化中心的忠实粉丝。当晚大家各自出节目,轮流上台表演,热闹非凡。因为演员们全是自己熟悉的街坊邻居,他们觉得这样的演出更特别、更好看,所以现场掌声不断、笑声不断。村书记闫献振说,自从村里有了文化中心,大家的精神面貌变化很大,村民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纷纷商量着午收后再来一场“村晚”!(高士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