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滁州小伙,因为扶贫,将根扎在了旌德县版书镇江坑村,“我现在待在村里的时间比回家的时间多太多了。”江坑村第一书记徐玉平笑着说道。
徐玉平是旌德县委党史地方志室选派版书镇江坑村的,今年已经是驻村扶贫的第三个年头,回忆刚到村里扶贫那会儿,他要迈过的第一道坎竟然是每家每户的看门狗,随着徐玉平驻村工作日志密密麻麻写满两本多以后,江坑村贫困群众基本情况,被他摸得一清二楚,村里的狗也跟徐玉平熟悉起来,有贫困群众亲切地叫他“狗不叫”干部。“第一书记经常来,狗认得他,我们家‘铁锤’(狗名)现在见了他就摇尾巴打招呼!”贫困户丁云巨说。
“狗不叫”干部,名字乍听起来虽然不雅,但表达的却是贫困群众对第一书记工作的认可和好的口碑。徐玉平是怎么做到“狗不叫”的呢?到版书镇江坑村驻村两年多来,他抓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坚持日常走访贫困群众,抓村容村貌提升,抓基础设施建设。村党建和扶贫亮点工作多次被上级媒体报道宣传,不仅让村子有了大变化,而且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还有了大的提升。
“现在,村里很多狗见了我都不叫了,多到村里走走,多到贫困群众家里坐坐,不仅能拉近和村民们间的关系,还能更好地开展帮扶工作。记得刚到村里时,最怕农户家散养的狗,看见狗冲我叫、冲我追,心里直发毛。现在,去的多了,狗也不对着我叫了,我也不怕狗了,有时去贫困户家走访时,狗会围过来在我脚边转,我还会逗逗它,狗是通人性的,扶贫路上做个‘狗不叫’干部的感觉挺好。” 徐玉平说。(郭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