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党的帮扶政策,我怎么也不敢下定决心养殖龙虾,更不可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5月12日上午,回顾起自己的脱贫经历,该区黄渡乡峄山村胡湾组的匡小胜感慨不已。
匡小胜的父亲匡国正今年74岁,患有高血压等多种疾病,老伴十几年前去世,他也因此一直以来精神状态都不好,属于精神二级残疾,2014年他们一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而匡小胜从小患有肢体残疾,没有手艺,也没有稳定工作,平时主要靠在外务工和种田为生。眼看父亲身体越来越弱,需要有专人照顾,他便将全部心思花在了陪伴父亲和务农上。39岁的匡小胜至今未婚,每天除了悉心照料父亲的衣食起居外,还在家门口的地里精心种植了6亩太子参。
在各项政策扶持下,加上自己勤劳的双手,匡小胜一家已于2016年成功脱贫,但是不甘现状的他总想闯出点门路,让这个家庭变得更好,也能够让父亲安享幸福万年。去年,从村干部口中得知:近年来,国家对农户实施优惠政策,变“输血”为“造血”,不断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鼓励发展特色产业时,爱拼敢闯的匡小胜立即决定试一试。在他看来,龙虾一直是餐桌上的美食,备受年轻人喜欢,所以不愁销路,于是果断拿出5万元和朋友一起承包了本村民组40亩荒田准备挖塘养龙虾。
“现在的水草有些多,要及时清理,否则地笼根本没法放下去。”在安顿好父亲的午饭后,匡小胜戴着遮阳帽,骑着三轮车,沿着再熟悉不过的蜿蜒小路,来到龙虾养殖基地,拿起工具快速地除去水草。就像名字里有个“小”字一样,匡小胜个头不高,皮肤黝黑,说起话来略带羞涩,但他却闯出了扶贫新路子。(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