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在美丽的太子湖畔举行。太和县坟台镇“双基”文化广场上,充满民俗色彩的竞赛和亲情童趣的游戏轮番登台,让人们过了一把“怀旧瘾”。
运动会还没开始,广场上已经人声鼎沸。得到消息的观众,早早地来到这里,等待“观战”。
运动场的一侧,摆满了文化站组织收集的各类“旧物件”。有牛套、犁子、穴子、铲子等农具,有压水机、锯、汽灯、马灯、馍筐、泥屐子等生活用具,还有陀螺、跳绳、毽子、推圈、飞镖、弹珠、五子棋等玩具。有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缝纫机、纺车,有濒临缺失的算盘、收音机,还有几乎没有人见过的“鞋样子”,以及一种叫不出名字的、做绳用的工具。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一字排开的10余辆“架子车”和扎着大红花的自行车。其实,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它们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是老百姓心目中的“豪车”。
策划者别出心裁地设计了入场式。参赛的小选手们预先向家长们敬献红领巾,整个场地里到处闪烁着红色。伴随着《童年》欢快的旋律,家长拉着孩子们的手,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进偌大的文体广场,9个方阵在农民大舞台前整齐列队。
首先举行的是“推车送学”比赛。人数相当的代表队,由家长轮流用架子车推着幼儿,进行接力赛。最早送完幼儿的代表队获胜,发放奖品;最迟送完幼儿的领队接受在舞台上做俯卧撑的处罚。裁判员哨子一响,各代表队争先恐后。由于要先将幼儿抱上车子,到终点后还要再换一组幼儿,虽然在辅导员的帮助下,家长们还是累得满头大汗。坐车的幼儿们感到十分新奇,拍着小手为家长加油助威。
自打近几年电动车登上舞台,自行车几近淘汰。于是,自行车赛场也吸引了很多观众。普普通通的自行车,被乡村“文化人”打扮得花枝招展,戴上了大红花,车轮上系着红线绳。一位家长开心地说:“好多年没有骑过这‘洋车子’了,真有点招摇过市的感觉!”
踢毽子、叠摔包、推轱辘、折飞机、跳皮筋、丢沙包,人们投入地参与着各类比赛和游戏。中间还穿插了农民舞蹈队跳广场舞、学生们敲手鼓等文艺节目,以及家长和孩子一起做广播体操、参观民俗文化展等环节。家长们好象回到了童年,孩子们也从来没有这样开心过……
由于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家长方阵中,一部分是爷爷、奶奶,还有外公、外婆。上了年纪,手脚也不太灵便了。原本信手拈来的游戏,如今显得何等笨拙。正是因为笨拙,在活动过程中才闹出很多笑话。不协调的动作、跟不上节奏带来的混乱,引来人们聚集观看,常常令观众笑得前仰后合。
唱着童谣玩游戏,我爱老鹰抓小鸡。那边欢声笑语,这边激烈对峙。只见体育老师扮演的老鹰虎视眈眈,时时伺机捕捉幼儿扮演的小鸡,家长扮演的母鸡贴身佑护。9个方队组成的游戏圈里,时而老鹰占了上风,时而小鸡安全围聚,时而不慎跑丢了一只小鸡,惹得人们笑意不断。笔者看到,有的人甚至笑弯了腰、笑出了眼泪。
当家长与孩子一起把精心叠成的纸飞机放飞向广场上空时,广播中适时播放歌曲《我要飞得更高》,顿时扬起了人们的激情,多彩的小飞机在人们中间传递着,广场一时间沸腾了!
“好多年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了,这样的游戏,把我们带回到从前。那时候,没有精美的食品,也没有高档的玩具。我们苦中求乐,很多玩具都是自制的。现在的孩子们,真是掉进福窝里了!”一位70后家长如是说。
手拉手,亲情在传递;心连心,爱意更亲密。小朋友们都想在人们的美篇、抖音、朋友圈、微信群中露脸,一边沉浸在比赛和游戏中,一边还没忘记抢镜头,时而有童稚的笑脸在我的照相机镜头前出现。我乐此不彼地记录着这场无与伦比的运动会,不时地与各个项目互动,为今天的报道准备着素材。
“我们与坟台镇关工委、文化站、志愿者,在贫困村‘双基’广场联合举办这场亲子运动会的目的,主要是以充满趣味的体育游戏和适合年龄特点的行动,带动孩子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孩子健康强壮的体魄和积极向上的品质。陪伴是最好的礼物,看到家长和孩子们一起乘上时光机,穿越时空、拉近亲情,寓教于乐、乐在其中,活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幼教工作者王秀梅话语中透着激情。
这场以“70后、80后、90后,忆童年、忆青春”为主题的怀旧亲子运动会,让成年人回到了从前、回忆了往昔,使青少年学生受到了艰苦朴素的教育,融通了家长与儿童的亲情。一名小学高年级学生说:“看到前辈们曾经使用过的农具、家具、器具,好象展现出那时辛勤劳动、艰苦生活的场景,感受到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今后,我要珍惜每一粒粮食,还要身体力行、帮助爸妈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笔者看到,广场上的展品充满时代感,一点也不啻于博物馆里的一次民俗文化展,每一个旧物件,都唤起人们深刻的回忆。
“多年来,我精心收藏逐渐淡出‘江湖’的农具、家具、用具、器具,打算建一个小型的民俗博物馆,留下文物、留住乡愁,主要是通过让后人参观,体味过去的生活,不忘历史,珍惜今天。”收藏爱好者邹成辉告诉笔者。
前来观看活动的73岁的村民邹成运,一边根据记忆向大家介绍着旧物件,一边感慨地说:“看着比我年轻的人参加活动,看到孩子们这么开心,我也感觉年轻了好多。”
(作者:闫健民、杜春玲)